第44章 完美报告书和辩护(第2/5页)

孟鱼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孙萌萌!

好久没见,一见面应该很高兴。可是孙萌萌红着眼圈,嘴巴一瘪,眼睛里的泪哗啦哗啦往外淌。

“大鱼……”

……

泥巴教室终于干了。

这就是好处,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晒一晒就能进去了。不像是装修了的房子,还担心甲醛超标问题。

蒋赫购置了桌椅和黑板这些必需品,购买了当地孩子们上学的课本。矿区找不到合格的老师,蒋赫托人从附近的乡镇找来一对中年夫妻。

这对夫妻有五十岁左右,以前在首都的学校教书。他们的孩子在战乱中死去三个,还有仅剩的一个小女儿,今年六岁。

有军队混战的地方都是地狱,这对夫妻从首都来到偏远乡镇躲避战乱。本想到当地学校继续当老师,可是学校一个个都关门了。

人们生活困难,连饭都吃不饱,满大街时不时的擦枪走火,谁还敢让孩子去学校上学。

夫妻俩耗尽了积蓄,正为了吃饭问题犯愁的时候,有了这么一个教学的机会。

这么偏远的土著部落,夫妻俩要是在以前根本不会考虑。可是现在情势不一样了,人是铁饭是钢,能吃饱是第一位的。

一直到夫妻俩看到新盖的大教室,这才感觉有些事情超出了他们之前的预想。

听说是一个华国人盖的,可就更意外了。

一个华国人都能够有这份情怀重视当地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俩对自己国家的现状感到担心和失望。

夫妻俩虽然衣裳破旧,可是洗的很干净,看上去很利索又斯文的模样。蒋赫对他们两个人的印象挺好,在教室不远的地方,为他们盖了一处新房子。

孩子们很兴奋,有新教室和老师了。在他们小小的脑袋里,“老师”是蒋赫口中神奇的存在,比大包子还神奇。

一个个从家里拿出兽皮鼓,又唱又跳的庆祝。

蒋赫蹲在土坡上,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眼前这一切,是从前的他根本不可能做的。

可是现在他做了,而且做的很开心。

拍下视频,蒋赫发到朋友圈,引来一片赞声。

张权西:“我掐指一算,蒋哥你上辈子就是非洲大兄弟,这辈子继续普照非洲大地去了。”

狐朋狗友A:“二傻子权西说得对!”

狐朋狗友B:“二傻子权西说得对!”

狐朋狗友C:“二傻子权西说得对!”

张权西:“呸呸呸!你们这群不要脸的!蒋哥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兄弟们没别的,穷得就剩钱了!”

蒋赫看着这群人嘻哈胡闹,脸上尽是笑意。

不知道孟鱼会不会看到这条朋友圈,蒋赫不停地刷新,可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始终没有看到孟鱼的身影。

连点赞也没有。

心里一阵痒痒,蒋赫又录了一段视频发给孟鱼。

孙萌萌在洗澡,孟鱼帮她收拾出一间房。

家里开始逼婚,孙萌萌死活不干。请了一个月的假,打算来这里蹭吃蹭喝。

孟鱼打算先把孙萌萌安定下来,有什么事情后面慢慢解决。

“叮——”进来一条蒋赫的视频。

孟鱼看到一副热闹景象。

孩子们拍着手鼓又唱又跳,尽情的欢呼。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大包子,嘴角还有饭渣,镜头前笑得一脸开心。

“孩子们真开心。”

蒋赫微微笑着,眼神中迸发出不一样的神采。

“前面的大房子是新盖的教室,今天来了两位老师,旁边那座新房子是给他们的宿舍。矿区食堂蒸了很多大包子,孩子们都有份儿。”

孟鱼把图片放大,隔着屏幕都能被孩子们的兴奋劲儿感染。

“真好!蒋爷爷也会为你感到开心。你比刚去的时候适应多了吧,还需要什么符咒跟我说。”

难得孟鱼夸他,蒋赫一激动,烟没点上。

“适应。就是隔壁打呼噜太吵,有时候睡不着。”

这是真话。

矿区的简易房相当简易,中间就隔了一层薄薄的木板。隔壁打呼噜,木板都能震出节奏。

就连磨牙都听的清清楚楚。

孟鱼:“正好,我刚画出了‘静音符’,可以过滤噪音。有时间你派人来拿吧。”

蒋赫:“公司过阵子会派技术员,到时候正好带过来。谢谢你,小鱼。”

他的小鱼真好!

蒋赫一路哼着小曲,去食堂吃了三个大包子。有了孟鱼的鼓励,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做点什么!

从食堂出来,蒋赫把孩子们招呼到身旁,宣布一个重磅消息。

“从明天起,除了算数和认字,给你们增加华语课。”

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孩子们学习华语,对他们将来非常有好处。

孩子们举双手欢呼,他们平时就喜欢问蒋赫一些简单的华语。相对于识字和算数,他们更喜欢跟蒋赫学一些简单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