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影像的力量!(第2/3页)

“我也不懂,但我知道港台电影大部分背后都有黑钱……最近有一家赌博公司经常参与博纳的影片制作……你说这个要不要调查一下?”

于冬赶紧道:“我们跟太阳娱乐的合作,仅限于正常范畴的电影投资业务,合理、合法、合规,不存在任何非业务性质的资金往来……”

沈旭东笑了:“我也没说公司名字啊,你自己说的……”

主持人尹鸿赶紧岔开话题,聊起了‘一带一路’,沈旭东闭嘴……

……

16号晚,《我不是药神》举办千人首映……

《药神》这部戏很中国化!

本质上属于让陆勇的个人的神格行为,成为了对制度自我修正的诱发。

并没有发生殉道的事……

因为这是现实——电影确实反映了一个社会矛盾,但在现实中,这样的矛盾后来是通过法治的方法解决的。

所以电影根本不是在批判什么法治的缺陷。

结尾苦路的部分也很巧妙,揭示了陆勇的神格,也暗示了陆勇能力范围的有限,更广大的病患还是要由制度集体来拯救。

这符合客观事实……

但这也是《药神》没有入围欧美电影节的原因——电影落脚点偏离了西方审美。

在欧美电影里,个体与制度的对抗,往往聚焦于个体受到的伤害,或个体的彻底反抗,阶级对抗的属性极强。

如达内兄弟的《两天一夜》,展现工人因经济危机而失去工作后的人情冰冷。

《大卫戈尔的一生》,让男主角以自己被判死刑的“错误”来警示死刑制度的问题,却身死而无结果……

奥利弗斯通、肯洛奇、考里斯马基这样屡屡获得一流奖项认可的美欧“愤青”。

相比起来,《我不是药神》的表达,无疑是不太对路的,不符合西方电影的审美……

如果程勇入狱,十五年。

政府严查并且收缴走私药。

病人一个一个死去……

那就可以拿奖了,至少,可以入围主流电影节。

相对来说,贾樟柯的电影会更符合西方的口吻。

特别是威尼斯、柏林等欧洲一流电影节,向来都会以强烈的政治性作为评审的考量侧重之一。

所以,《药神》的海外口碑没有特别好,更没有拿到值得一说的海外奖项……

但……这个电影很适合中国市场!

它没有采取高度的对立激化的构建方式,让主角完全成为正面高大全的角色,全程饱受社会的欺压,而是将每一个人物,都当成了单纯的普通人个体去表现,淡化了简单的正邪两极化。

程勇的转变是因为朋友病死,才感到了“在普通病人身上感受不到的刺激和打击”,从而促成了想法上的巨大转变,这个人物的思想境界其实是被降格了。

但这种降格,吻合了“我不是药神”的神性打破,而将程勇还原成了一个普通的个体之人:转变的勇气,来自于情感面上的激烈触动,而非理性的逻辑认知。

这种处理,让故事更有逻辑性……

当然,最主要,‘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病:穷病’以及‘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你能保证你永远不生病吗?’这俩句台词,直接把这部电影升华了……

就像黄毛说的那句‘你知不知道,就算你一瓶卖五千,很多人还是吃不起!’

首映结束,掌声雷动……是真的掌声雷动!

文木野、邓朝、陈晓、曾黎、章宇上台致谢,分享了一下创作经历,然后沈旭东上台。

“《药神》的完成度相当高,文木野确实牛逼……更牛逼的是像文木野这样的牛逼的新人导演,我们公司签了三十几个……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我牛逼!”

“哈哈……扯回来,《药神》这个戏很特殊,它是现实主义题材……而且我估计它会票房大卖……我所谓的票房大卖都是30亿以上!”

“先不说这个,我来谈谈影像的力量!”

沈旭东说了两句开场白,然后直接进入主题:“我入行比较早,04年写了个叫《杰出公民》的本子,走的是海外拿奖路线……当时的电影市场比较差劲,你的电影海外不拿奖,根本没有可能收回成本!”

“很走运,第一部戏,《杰出公民》就帮着陈导明老师拿了威尼斯影帝,我也算一战出名了……之后是《飞行家》,也拿了奖……但《飞行家》内地票房很惨淡……05年,我开始制作第一部面向国内的电影,大家知道是哪部片子吗?”

底下有观众喊‘人生大事’,沈旭东立刻点头:“没错,《人生大事》……也是邓朝主演的,老实说,邓朝当年的演技,绝对值得一尊影帝奖杯,可惜,金鸡、百花全都无视了……从那之后我对这俩奖项彻底无感……这是题外话,之后我参与了冯晓刚导演的《失孤》、《手机2》、《非诚勿扰》三部片子……最近冯导因为《手机3》被崔老师针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