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怎么办呢?

现在回顾一下香港电影衰落历史,依然觉得挺了不起的!

香港电影主要靠明星,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或者说并没发育成成熟完整的工业链,居然有段时间能跟好莱坞打的有来有回……

对手可是九十年代的好莱坞。

看看90年代好莱坞那帮妖孽们,弄出来的片子吧。

《外星人ET》、《侏罗纪公园》、《终结者》……

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一直认为科幻商业大片的标杆之一《世界末日/绝世天劫》豆瓣只有7.8分;几乎完美的动作商业大片,《勇闯夺命岛》只有8.6分……

那个年代的好莱坞,不是只有钱的好莱坞,而是要技术有技术,要创意有创意,要理想有理想,要演技有演技,要奇迹有奇迹的好莱坞!

远不是现在这个只有钱的,然后靠一堆烂片来维持场面的好莱坞能比的!

有个观点:冷战后是理想主义被压抑几十年后由自由主义变现的爆发期,各行各业都涌现出无数璀璨成就!

可惜香港没有赶上……

然后,1998年到2000,整整三年也没有任何电影港片能闯进香港影史前十。

这一方面可能是1997年香港爆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香港电影的信心与士气也在低落。

期间最惨的莫过于1999年,曾经亚洲电影中心地之一,在香港本地,连日苯电影《午夜凶铃》都打不过了,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还是要敬佩一下香港电影人,在一片风雨面前,香港电影人弄出了《少林足球》《功夫》《无间道》等高质量影片,发起了香港电影人对香港电影工业未来的赌命冲击。

其实,香港也不是没有奋起的心,奈何本土人都不看好。

徐可整了一部3D灵异动画电影《小倩》,还请了吉卜力的制作团队来挑大梁。结果因为预算实在不足,3D动画效果差强人意口碑不算特别好……

结果吉卜力在《小倩》上找到灵感了回头就做了《千与千寻》……

这踏马找谁说理去?

电影工业说白了就是不在乎谁演,每个人都是螺丝钉,流水线生产电影,这种模式有好有坏,看多了也就吐了……

按照是沈旭东的总结:香港电影还是吃人才红利,人才没了电影也就没了!

……

当他把自己的总结告诉钟丽芳的时候,后者不是很赞同:“《新世界》的导演游达志也不算什么人才啊,他之前名声不显的……”

“所以,重要的是制作……”

钟丽芳摇头:“我觉得还是因为宣传……《新世界》,我们在香港本埠斥资200万港币宣传……”

“才200万?”

“香港总共才多大?”

沈旭东琢磨了一下,点头:“确实不大,估计买个无线台的广告就差不多了……”

一旁的梁凤英插话:“主要还是电影好,媒体跟踪报道……”

“可惜了《赵子龙》续集……”

“没事,咱们继续筹备……导演找个新人,我已经跟他谈妥了拍摄要求……”

“新手导演?”

“新手能负责这么大的项目?”

沈旭东反问:“美术、道具、摄影、演员、动作指导……咱们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只负责把镜头HOLD住,这玩意,是个导演就行……他为什么不行?”

“……那要不要找个有经验的监制?”

沈旭东看了眼梁凤英,然后道:“梁姐,你去做监制吧!”

“我?”

“你不行?”

当年《特务迷城》就找梁凤英做策划,后来开始做制片,林超贤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她担任的监制、制片……当然是有能力的!

“行,我试试!”

沈旭东拍手:“那就没问题了……”

不对呀,怎么就没问题了?

钟丽芳立刻问:“刘得华怎么办?”

“让他拍完《见龙卸甲》,再来拍《赵子龙》续集……”

“啊……那会不会影响到系列片?”

“没事,黄飞鸿电影那么多,赚钱的就只有李连结主演的那几部而已!”

“……这倒是。”

沈旭东接着道:“另外,这次跟他签三部片约,《赵子龙》续集之后会做《定军山》,然后就是凤鸣关之战……”

“那……片酬给多少?”

“尽可能的杀价,3000万能谈下最好!”

“一部电影?”

“三部加一起……我要是一部给他3000万,还拍个屁?”

……

刘得华其实也很为难……

他这个人八面玲珑,很会做人的!

而且……‘运气’很好……

然后,《今日说法》直接爆料了一个事‘有些人打着慈善的名号组织义演,组织很多明星做活动,借机敛财,后来,因为什么原因这些人被有关部门查处了……账单公布,只有刘得华还有川剧大师彭登怀没收钱,不仅没收钱,连来回机票酒店住宿都是自己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