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确定投资

《电影理论与批评》是戴锦华教授的代表作。

她是研究电影理论的,所以,自然而然站在精英立场,她的理论都是把电影完全当成一种艺术品的基础上做出的……

所以,她认为《归来》是烂片,我们院线上映的大多数电影是“非电影”,观众是“非观众”等等。

这个当然不能苟同,对于电影的评判标准应该客观而多元,一部电影上映之后,作为学者和普通观众,大家当然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能说因为你是电影学者,你说的就是标准!

而且……她对电影技术尤其是10年之后的技术所知甚浅,善于用理想与正义圈粉,学术的规则也比谁都玩得溜……

话虽如此,她的《电影理论与批评》还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关于第五代、第六代迎合西方审美的论断……

首先她肯定了西方电影节的艺术性——对抗好莱坞商业电影。

同时,她也说了西方电影节的获奖电影存在着审美方面的共性……

也就是说你想在欧洲电影节拿奖,你必须要从欧美角度思考……

她直接说了,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内容多展现未开化、奇观性质的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滞后性……

沈旭东说完这些,然后道:“同理,可以得出结论,第六代导演们的作品可能是好作品,但在拍摄的时候,心态也可能是复杂、微妙或者无奈的,但其作品受到西方电影节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你不喜欢这类电影?”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就是觉得太取巧了……”顿了顿,沈旭东接着道:“反正我们学校的同学都不太看得上这类电影……”

“取巧?哪里取巧?”

沈旭东随意举了个例子:“比方说我们以三峡移民为素材,拍一部反对三峡建设的电影……前半段用记录手法刻画一个安逸、落后的世界,后半段则是移民后的不适应……”

管唬愣了一下……

沈旭东接着道:“我们经常说,一部获奖电影的元素——阶级、民族、教堂还有体制,随意组合……”

“照你们这么说,那拿奖岂不是很简单?”

“也不是,你得认识人,否则,你的电影根本进不了主竞赛单元!”

各大电影节都有自己的推荐人,老贾当年拍的《小武》,那也是香港选片人推荐才去的柏林电影节!

……

这个话题打住,主要聊《杰出公民》。

曹华易先说了:“这电影商业性不够啊……得走电影节路线……”

“这个本身就不算商业片吧?没什么商业元素”

所谓商业元素,当红明星、知名度高的导演、复杂的特效之类的……

《杰出公民》肯定是部好电影,但……市场表现可以预期的低!

毕竟陈导明的票房号召力还是很弱的……

《归来》、《1942》、《唐山大地震》包括《英雄》,都是靠导演卖座的!

《我的1919》干脆查不到数据……

《我心飞翔》,赔的矮大紧阔别电影圈接近五年!

对了,《我心飞翔》陈导明忙前忙后,不但帮着矮大紧顺好故事,还帮他找到张震燕制片,并且通过圈内亲密关系,顺利帮他拿到华宜兄弟的投资……

说一句张震燕,此君是阿谋的老铁,御用制作人,《秋菊》《活着》《有话好好说》,都是他帮忙完成的。

然后,《我心飞翔》血亏,陈导明四年没有拍电影,拒绝了吟诗小达人的《梅兰芳》,也拒绝了胡梅的《孔子》……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看上了《刺陵》……

咳咳,扯回来,反正现如今的陈导明对演一部好电影还是有想法的。

陈导明急了:“怎么就没有商业元素了?我觉得这个故事挺完整的……而且笑点也有啊!”

曹华易笑着道:“……我们肯定投资,这不是在商量怎么发行吗?”

高丽丽帮腔:“就是,你别急,我们讨论一下这个电影适合哪个电影节……”

“……你们要了?”

周宴希:“肯定要啊,陈老师都说不错的剧本,我们肯定上赶着投资……”

陈导明看了看沈旭东:“你听好了,他们要!”

沈旭东赶忙起身:“嗯,谢谢陈老师……谢谢两位老总……”

“……谢什么,这个本子拿到外面,绝对有人抢着要!”

周宴希则插话:“演员方面,你有什么想法吗?”

沈旭东赶紧道:“这个老师们自己决定就行……我写剧本的时候,除了作家本人,也没刻意代入其它角色……”

“那你估计成本要多少?”

“我也没做过电影啊……但肯定不会太高,场景挺少的,也不需要什么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