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烧伤补液有矛盾(第3/3页)

做为行业大佬,他比谁都明白,临床上烧伤面积达90%的病人并不少见,但到目前为止,为什么全世界还没有一例抢救成功的案例过?

说明这个难度系统实在太高了。

别人或许会笑话越中陈棋又在不务正业了,但彭永言却不这么看。

陈棋一个卫校毕业的基层医生,能折腾出整形外科、手外科、胃肠外科来,并且成为国际学会的理事,是能用一般常理去看待的?

所以彭永言决定,在年会召开前,先跑越中去瞧瞧热闹,反正沪海离越中也不远。

此时的越中医院已经进入了夜晚。

邓长乐团队完成了对三个重伤员的清创工作,可谓是九死一生,迟善军心跳呼吸停止两次,惊出所有人一身冷汗。

接着就要开始过第二个难关——补液。

烧伤患者在高温环境下,通过体表会丢失很多水分。

其次,烧伤患者一般都会伴有皮肤损伤,失去了皮肤的保护屏障,身体的热量和水分会丧失的更多。

大量的水分丢失,烧伤患者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需要予以补液治疗。

另外,补液并不是单纯的补水,烧伤患者除了丧失水分,还会丢失很多电解质,患者可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所以还需要予以补充电解质。

烧伤患者如果出现感染,还需要予以抗感染治疗。

所以清创这关好过,补液这关难过。

补什么?补多少?说说简单做做越非常难。

病房里,曾楚将一张草稿纸交给了邓长乐:

“邓老师,这是我们新换算出来的补液方案,根据病程记录,过去的8小时目前已经输入了4500ml晶胶液体。”

邓长乐听了不高兴了:

“怎么才补了这么点液体?这是怎么算出来的?用的是重庆公式吧?瞎胡闹,这么一点液体怎么够?没看病人已经因为血容量不够都死过两回了。”

曾楚点点头:“好的邓老师,我马上按我们上海公式重新来计算。”

八十年代国内对于烧伤补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国内目前存在着重庆公式、上海公式、南京公式三种。

其中重庆公式,也就是以西南医院彭永言教授为团队研发的补液模式,是目前国内主要的补液公式。

但堂堂大上海怎么会采用一个西南乡下医院的公式?

他们当然要自己研发出一套所谓最先进的补液方式。

所以以东山医院为主的沪海市多家医院联合推出了一个“上海公式”,跟“重庆公式”开始打起了擂台。

那么两者之前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跟后世的主流的补液模式有区别呢?治疗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