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腹痛病因在心脏(第3/3页)

“没有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开展介入手术……”

陈棋愣了一下,做为重生医生,他非常明白心梗的危急性,也知道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脏病的金标准,介入是心梗病的生死关键。

光是溶栓治疗并不保险,尤其是八十年代的溶栓药物疗效非常差。

这也是大家听到心梗就变了脸色,就连西京医院的医生们也是束手无册的原因所在。

冠状动脉造影,这个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早在1958年就有外国医院完成了第一例造影。

是诊断冠心病大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发现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以及哪支血管狭窄,狭窄到什么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是对狭窄血管行支架植入术,还是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如果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呈单支病变血管狭窄在75%以上,建议置入支架。

如果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两支以上的血管发生病变,且狭窄程度超过75%,建议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所以说这个检查非常重要,也是后续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介入治疗,一开始采用的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在1977年由瑞士医生发明。

手术方法经外周动脉输,送球囊导管至血管病变处,通过球囊扩张解除血管狭窄,恢复冠脉血流,然后再将球囊取出。

可是在随后的临床应用中观察到PTCA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包括再狭窄、急性血管闭塞等。

于是全世界各国的医学研究者们不得不进行改进,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在狭窄的血管处撑起一个架子作为支撑,支架就此诞生,从而使PTCA再狭窄率明显下降。

1986年,法国医生实施了第1例冠脉支架置入术。

问题是现在才1989年,人家国外刚刚发明兴起,刚推出临床的新术式,是不可能一下子传到华国的。

这年头的华国就是比发达国家慢半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可别人不会做的造影术、介入术,陈棋会呀。

这玩意儿在后世的医院里几乎都普及了,别说三级、二级医院了,就连牛逼一点的一级医院,也就是中心镇卫生院都能做。

但在1989年的越中医院,玩介入治疗就没那么简单了,一个是设备允不允许?

这需要一套专用的工具,还要专业的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专用的导管导丝支架。

这套玩意儿陈棋的空间手术室里有,问题是拿出来使用,如何保密又成了一个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