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二院院长亲招揽(第2/2页)

能不为利益诱惑,能想着本职工作,踏踏实实扎根基层,这样的人才,要医术有医术,要医德有医德,绝对是不可多得。

“行,反正我们二院的大门永远替你开放,你什么时候想来通知我一声就行,所有手续我来办!”

“谢谢盖院长!”

其实陈棋自己心里明白,他是不可能去二院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去二院。

同在越中城区的两大医院,地区人民医院和越中二院是存在打擂台竞争关系的,一山难容二虎。

虽然人民医院的实力是最强的,但依靠会嵇县的影响力和实力,二院虽然差了一点,但病人资源同样不缺,差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

陈棋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就算不能去人民医院,他也不可能去资敌呀,否则怎么面对郭院长,朱主任?

严院长其实一直在听墙角,听到盖院长在招揽陈棋,心里这个急啊。

但当他听到陈棋表示不愿意走,至少在卫生院外科人才没培养出来之前他是不会走的,心里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同时脑子里又在飞快的转运了,要用什么样的条件继续让这位小陈医生绑在卫生院这艘破船上?

严院长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不为了自己,为的是让卫生院有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几天后,一篇《会嵇县推广黄坛经验,解决农村就医难题》的新闻稿就刊登在了《会嵇县报》、《越中日报》第二版,并且是整版。

文章开头介绍了会嵇县黄坛卫生院组建农村和山区的第一个外科和手术室,为农民们提供只有城里大医院才有的外科手术服务。

此举不但帮助农民们的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农村卫生院财政困难问题,重点提到了黄坛卫生院第一年就足额发放了职工工资,取得社会和效益双丰收。

同时,会嵇县还以黄坛卫生院为试点,实行上下两级医院联动以及双向转诊服务,当卫生院有无法解决的高难度疾病时,请上级医院的外科医生走进卫生院进行手术。

有些无法在当地卫生院解决的疾病,卫生院也可以开出证明,转移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则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收治入院,并且给予一定的医药费减免。

为了证明“黄坛经验”的成功,记者还将下湾村村民金凤的遭遇写了上去。

如果黄坛卫生院不能进行手术,那么寡妇金凤就可能被关猪笼沉塘含冤死去,而那些主张沉塘的村民则可能被追究故意杀人罪。

黄坛卫生院联合了越中二院、四院,共同做了这台腹部巨大肿瘤手术,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和名誉等等……

报上了放了一张照片上去,照片中陈棋端着脸盆,脸盆里放着三颗巨大肿瘤,旁边则是虞雅琴、鲁越、边鹏飞这四人手术团队。

照片上年纪最轻,长得最高的小伙子居然站在C位,一脸微笑的样子,让人记忆特别深刻。

这新闻稿一发,瞬间就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

其他县市卫生系统的业内人氏关心的是卫生院居然可以动手术?居然能靠外科扭亏为盈?在赚钱的同时还能解决农村的外科就医难问题,还有这种骚操作?

而市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山里居然还有沉塘这种私刑,把一个生病的老太太冤枉成是怀孕,差点死于非命感到气愤不己。

于是这篇有热点,有爆点,还有卖点的新闻稿迅速被省报转载了,甚至还引起了中央媒体的注意。

一时间,黄坛卫生院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媒体采访。

陈棋对于这种没完没了的采访真是烦透了,因为只要接到通知说什么什么报要来采访,他就必须等在办公室里,有时候一等就是半天,根本没办法好好开展手术。

而且还要重复说重复的话。

这对一只手术狗来说是非常折磨的事情,有这空多做几台手术不好吗?

比如今天,《海东日报》和《人民卫生报》要来联合采访,陈棋不得不坐在办公室里,时不时瞧瞧窗外人有没有到,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烦燥。

严院长整了整自己的着装,刚来到陈棋办公室外,看到这个屁股抹油的陈副院长在团团转,皱了皱眉头:

“小陈,你这又要闹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