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奥本海默》正式开机拍摄!(第2/3页)

而这位叫做埃尔万·内维斯的演员,就是欧美影视剧之中饰演爱因斯坦的专业户,就跟徐诺印象中国内唐老师饰演那个角色一样。

由于徐诺拍摄《奥本海默》的话,将会在国内寻找片场或者是搭建场景,因此这些好莱坞大腕巨星们将会陆续来到国内进入剧组跟着徐诺拍摄。

再加上徐诺的剧组那边还在做一些筹备工作。

所以《奥本海默》的具体开机日子暂时没有定下。

徐诺便趁着这个期间,来到了自己真实集团在渝州的量子计算机研究基地。

对于量子计算机,徐诺可是相当重视的。

毕竟《奥本海默》拍摄结束之后,除了后续一些电影宇宙的科幻电影之外,徐诺最期待的就是自己拍摄出《流浪地球》了。

而且这还涉及到了给关雎的硬件进行升级换代,徐诺想要看看用上了量子计算机后的关雎,到底能够展现出怎样的一个AI水准,或许到了那个时候,很多产业都可以让关雎来进行统筹规划、数据计算、操作执行等。

说的通俗一点那就是,拥有量子计算机的AI关雎,很有可能会成为解放人类劳动力的第一步!

当然,要想解放人类劳动力的话,首先需要资源这块儿得跟得上。

资源当中最核心之一的便是能源了。

因为没有能源,人类就算是有了量子计算机和强人工智能,那也是很难进行生产的的,而徐诺拍摄《奥本海默》,就是为了拿到开启可控核聚变的钥匙。

冷聚变技术虽然现在应用上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的问题,可是冷聚变技术终究是有限制的。

而放眼可控热核聚变,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外太空,都能够比较容易的获取可控核聚变的原料。

真实集团在渝州城的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心,汇聚了国内在量子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诸多大佬。

自从上次徐诺汇聚了这些大佬开始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之后,他们便在这里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根据小徐你提供的《量子比特的制备和控制理论》,我们为制备量子比特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实验,确实是要比之前要快很多,目前量子比特的模块正在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升级,相信超过一千个量子比特用不了多少的时间。”

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心的彭教授给过来“视察进度”的徐诺汇报了一下关于量子比特的进度。

“我们要实现初步掌握自适应、自感知、自编程的550系列量子计算机,需要多少量子比特的单位?”

徐诺向彭教授认真的问道。

“预计可能会在上万个量子比特。”

彭教授回答道,不过我们在超过五千个量子比特后,就会开始进行550系列量子计算机的试验。

550系列量子计算机,便是徐诺为自己真实集团研发量子计算机进行了一个项目代号。

自然是取自原地球上的《流浪地球2》中的550系列量子计算机,如果徐诺的真实集团研制出了第一台量子计算机的话,那么徐诺就会将其命名为“550A”。

当然了,徐诺真实集团的量子计算机到时候研制出来,跟电影《流浪地球2》里面会有什么样的差距,这个徐诺就不得而知了。

有可能会比《流浪地球2》里面的550A量子计算机更厉害,也有可能不及其550A量子计算机。

“现在咱们研究中心有多少人了?”

徐诺又问道。

因为当初徐诺汇聚了彭教授他们这一批人后,自己除了提供一些理论之外,并没有像他们一样每天都在这边研制量子计算机,毕竟徐诺算是这个量子计算机项目的领头人,但不是主要的科技工程师。

“光是我们量子比特这个项目,就已经有三十多人了,青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都过来了人,也都是咱们研究量子比特用得上的。”

彭教授回答道。

“彭教授,咱们的量子计算机是一个庞大的项目,除了要研制出量子计算机之外,也是一个磨练人才的平台,钱这一块儿是完全不用担心的,我们要是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培养出更多量子领域的高科技人才,那就是第二大成功了。”

徐诺自然是希望自己的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心的人才越多越好。

当然前提是这些人都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有用处,不能是吃干饭的也来尸位素餐,毕竟国内在量研究子领域相关专业的高材生肯定是不少的,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多多培养一下这些人才,未来也是很有用处的。

“嗯嗯,每一支过来的团队,我们都会严格审核的。”

彭教授似乎也懂徐诺的意思,当即解释道。

“好。”

徐诺点了点头。

随后便在彭教授的带领之下,又去其他“部门”转了转,因为这一次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先是要分为量子信息基础、量子比特、量子纠错和量子算法等分块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