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4页)

黄龙奔涌的场景印在了无数人的心中,让原本面朝土地背朝天的百姓生出了对未知的向往。

甚至在俯身观看炸堤的同时,拿起望远镜仰望苍穹。

冬季怡河水量不大,哪怕全线贯通冬季都有一段时间难以满足航运条件。

部分吃水量较深的货船都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通过河道。

但是炸堤结束之后,原本只能灌溉的怡河上还是在一夜之间多了许多小舟。

怡河上游,家阳渡。

晨雾还没有散尽,便有一艘小舟自此而下。

顺着水流慢慢向朝都的方向而去。

今日天气不错,阳光自天边恣意洒落。

顷刻间便驱走了身上的寒意,令人如猫般眯起眼睛。

江玉珣缓步走出船舱,并伸了个懒腰:“照这个速度,不知何时才能到达昭都。”

昭都平原上最后一段引河贯通后,江玉珣和应长川也借此机会来到怡河上游,与身为“总工程师”的尹松泉一起巡查了河道。

巡查结束时时间已经不早,两人便暂住在了上游的仙游宫中。

早晨见怡河上满是小舟,天子忽然提议乘船回昭都。

同样想感受一下怡河小舟的江玉珣瞬间与应长川达成了共识。

应长川随江玉珣一道走出船舱,并将一件狐裘轻轻披在了他的身上:“等傍晚时就能到了。”

江玉珣下意识抓住衣领,他转身朝应长川摇头说:“今天天气不错,怡河上也不太冷,还是不要穿得这样显眼了。”

现在时间最早,但是怡河上已经有了不少小舟。

和江玉珣所在的小舟不一样,其他船只上要不是挤满了人,要不然就是堆了满舱的蔬菜。

怡河上游多农田,冬日除了小麦以外还种了不少的蔬菜。

此时有许多百姓正乘着原本用来采藕的小舟顺流而下,想要趁着天黑之前赶到昭都,将船上的菜都卖出去。

还有的人则想要趁着还没过年,去昭都城内采买些东西。

怡河刚刚通航不久,这一切对百姓而言依旧非常新奇。

虽说此时还是深冬,但他们不但没有一点进舱取暖的意思,甚至还是聚在船板上新奇地朝四周张望。

和坐在船上慢慢悠悠等它前进的江玉珣与应长川不同。

还有赶时间的百姓在顺流而下的同时不断摆动船桨提高速度。

应长川微微蹙眉,他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暖阳后终于放手,任江玉珣把狐裘放入舱内。

没了狐裘后衣着总算不像刚才那样夸张显眼,但是两人的打扮到底是和周围船上的百姓不同。

充了棉花的锦衣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头顶的玉冠也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俗物。

不远处的小舟上,有百姓好奇地划着船靠近。

见他们偷偷观察自己,江玉珣非但不恼反而借此机会与他们聊起了天来。

“阿婶,你们船上装的是什么?”

见江玉珣与自己搭话,对面船上的妇人不由吃了一惊,她愣了一下才有些紧张地开口回答道:“回公子的话,民妇船上装着的是菠菜。正打算今日运到昭都去摆摊售卖。”

这些年来江玉珣常住仙游宫中,回昭都的时间并不多。

但是在他的印象中,往年这个时候昭都附近似乎没有这么多百姓前去摆摊卖菜。

江玉珣缓缓坐在了船边:“往年不去吗?”

他的语气格外轻松,并无一点昭都贵公子身上的凌人盛气。

“往年啊……”见江玉珣语气不错,那妇人也不再局促不安,她干脆也坐在船边隔着几丈远的距离和江玉珣聊了起来,“这船行不但比牛车快很多,最重要的是压根不必用牲畜拖拽。不是我们往年不想去昭都,实在是驾着牛车去一趟,来回着路的花费都能赶上赚的了,实在是划不来呀!”

水运向来都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

之前百姓不是没有想过划船去昭都,但是没有截弯取直之前的怡河河道漫长、曲折,不但不好行船且去一趟昭都路上花费的时间也实在太长。

听到这里江玉珣忍不住轻轻地点了点头。

当初选择截弯取直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其实是方便泄洪和运送士兵。

阴差阳错的是,这条河道竟从贯通的第一天起,便给了百姓意想不到的方便。

划船的少年似乎是妇人儿子。

见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他也凑近过来并好奇地问:“公子可要买些蔬菜带回家中?”

“你这孩子!”妇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转身说,“公子一看就是来坐船游览河道风光的,在这里买什么菜啊!”

不料江玉珣却眼前一亮道:“没事,我正好给家中买上一点,听说过清晨的蔬菜正是鲜甜的时候。”

见江玉珣这么说了,妇人也回到船舱里去给他打包:“当然了!这是我今日天还没亮的时候从地里摘的,上面还带着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