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信得 看不见的存在(第4/9页)



  周末,Ian愿意帮她看一天孩子,她会独自坐火车去城里游逛。

  那一日。她穿正式衣裙,化妆,穿上绣花鞋。很多衣裙是贞谅留下。白色夏布刺绣裙子款式属于旧时,Ian很难理解这是一种美,但也已习惯遗世独立的东方妻子,仿佛活在世间另一个界面,与她自己共存。布里斯班是安静的城市,依据山形而建立,街巷常有许多坡度。有时暖热,有时下起细细的雨丝。她走在街道上,知道目的地所在。这是她结婚两年之后拥有的秘密。

  一个隐匿的情人,比她大20岁的白人男子。每周见面一次。还有一个女子,华裔,比她小3岁。她在一天时间里轮流与这互相分隔的两个人见面。聊天,吃饭,喝酒。黄昏时若无其事离开,坐火车归家回去镇上。

  有时她自问,希望在他们身上得到什么。那个男人在图书馆里与她相识,一个小时之后,他邀请她一起去看电影。她去了。下雨的晚上,她身上穿的裙子略有潮湿,紧贴在腿上,露出少女般纤瘦秀丽的轮廓。在灯光熄灭的电影院里,他反复抚摸她手腕和耳朵上的皮肤,皮肤的触觉如同一条丝线,在黑暗中悄悄缠绵盘旋,逐渐产生麻醉。她知道自己一定会与他做,因为她意识和确认了彼此肌肤所产生的粘缠属性。分别之后,他发给她短信,说,手上一直留着你的香气。整个凌晨我用手指捂住脸入睡,只为嗅闻到你的气味。他们之后也只做两件事情,进入彼此,离开对方。如此循环,始终维持。

  她和年轻女子在餐厅里偶遇。对方很瘦,每天抽两包香烟,轻度抑郁症,滔滔不绝说话。有时亢奋,有时焦躁,有时粗暴,有时温驯。她们尝试各种触摸和爱抚的可能性,在女孩窄小的公寓里,在点燃着印度香的闷热房间里赤裸,聊天倾谈,喝酒,有时无端哭泣。女孩深深爱恋和依赖她,而她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嬉戏流连。诉说,倾听。进入,被进入。饱足的平衡。

  她经常凝望自己的脸。在酒店或者餐厅洗手间的镜子里,在商店的试衣镜里,在家里梳洗台的镜子里,见到不同时刻的面容,疲惫的,隐忍的,衰竭的,意兴阑珊的。她想认清和确定自我的来源和实质。而那个新的自我,是脸颊上膨胀出两团胭脂红晕的女子。年少时,激情之后脸颊就会变得这样红,微醺而烂熟的云霞般绚烂沉醉的红晕。她害怕失去这种敏感而独特的身体反应。

  她买许多胭脂,收集色彩,热衷化妆。若无爱,情感和肉身停滞困顿,这是令人害怕的事情。害怕变老,代谢机能退化,或者压抑让身体陷入一种沉睡。化妆品柜台里的胭脂,是为身体陷入沉睡的女子所准备。那原本是自身能产生的颜色,如果要借用外物,只能说是确实的内部的匮乏。与不同的人做之后,她发现自己变得特别美。眼睛闪闪发亮,整个人脱胎换骨,仿佛被唤醒。

  每次与他或她分开,她都觉得身体极为疲倦,只想找到一个地方获得休憩。回到家一旦躺下就是极为困长的睡眠。这能量交换如此激越,耗尽力气,被联结过的身体极为空洞,如同走入深邃幽暗的森林,告别人世,同时也无比纯净。经过与他人强烈的苟合,仿佛是一种深入内部的更新和净化,倾倒出所有黑暗淤积,包括创痛、匮乏和历史。它带来生命本源的证明和存在感,让她知道自己活着并且存在。

  在约会之外的时间,她从不与他们联系。没有短信、电话,只是约定俗成的见面,秘密沉默地推进。这重新回复的渴求,使她明白内心有一处陷落并未被填补。有时她觉得走在哪里都是一样。在这个地球上,走东走西,生活在哪一个角落,耳边响起的是哪一种语言,身边走过的是哪一种肤色的人群。贞谅从小给予她四海为家的生活,使她突破对空间概念性的界限。唯一相续的,只是孤独。

  因为孤独,她需要这些骨子里早已习以为常的食物存在:优美惆怅的表达所代表的情感,失去语言的性爱,虐与被虐的肉体关系,被不断开发的想象力和意识,疼痛,出血,交谈,秘密,罪恶感。

  她问琴药,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生活。男子说,这是两回事情。那时她无法理解,现在她以实践获知。她自问,这是她所要的生活的真相吗。将近5年,以极为沉静和忍耐的意志,实践生儿育女与世隔绝的生活。她成为一个有丈夫有孩子有家庭的女人。她这样急促、饱满、激盛地推进自己的人生,不觉得这样的消耗过度是一种伤害。抑或说,她无法成形,早已在虚空中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