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年初一(第3/4页)

第二天年三十,江县的年味很浓烈,各家各户已经开始吃过早饭就贴对联了。

徐小溪带着他们俩大扫除,拖地,收拾屋子,倒垃圾,不到俩小时,家里就更干净整洁了。

中午简单吃了一点饭,就带着他们俩开始贴对联,在碗里调的面糊,先把屋里几个门上的挨个贴。

徐淮够高,站在一个小板凳上就行。

徐池站在一旁给他看对联的高低,是不是对整齐了。

徐小溪是闲着的那个,都用不着她。

“哥,你这个门头上的要再高一些。”

徐淮又往上面提了一下,“这样呢?”

徐池点下头,然后把手里端着的面糊上面的小刷子递给他,在门上刷上面糊就直接贴紧实。

徐淮从板凳上下来,抬头看了一下无奈的伸手使劲揉了一下徐池的头顶,“你自己看看,这么高是不是有点不好看?”

徐池瞪着俩圆溜溜的眼睛,丝毫没觉得,“好看啊。”

徐小溪也点头,“还不错。”其实是有点高了,但没关系,这样也挺好看的。

徐淮无奈的叹了声气,行吧,小姨都这么说了。

徐小溪觉得这个贴对联的结果不重要,过程好就行。

屋里的贴完就是外面大门上的,是一个倒“福”字,然后两边的对联,还有横批,推开门,对面的赵奶奶家马上就已经贴好了。

贴对联的是汪爷爷跟汪朝直,汪朝直在省里工作,是某个单位的一个领导。

这是徐小溪第一次见他,大概四十多岁的年纪,戴着眼镜,一条运动裤,上身是一件灰色的打底衫,并不胖,跟汪爷爷长的很像。

汪爷爷在下面盯着看贴的正不正,语气还有些气急败坏的。

“你说说你,四十多了,对联都不会贴,你还不如我孙子呢。”

汪朝直正想耐着性子跟他爸说一下,就看到对门有人出来,他知道对面徐家的那个小闺女回来了,根据爸妈说的,这小姑娘是很争气的。

“爸,小点声。”

汪爷爷这才发现小溪也出来了贴对联。

徐淮搬着个凳子。

“爷爷,我看快贴完了吧。”

汪爷爷点点头,“我看你家上午是一直忙着收拾卫生,我们家是昨天下午弄的,这过年事情多,人也多,家里人这两天多的太热闹。”他清净惯了,但内心里来说是高兴的。

汪朝直有些无奈,从凳子上下来,往后面退一步看了一眼,“横批有些歪,我再贴一下。”

徐淮跟徐池合作着在外面贴,俩人在屋里磨合的,这会贴的很快,基本上也就几分钟就完事。

汪爷爷看了一眼,“你看看,你干活还不如人家俩小孩子,我真是操心死。”

汪朝直被骂的也不敢说话,只默默地把横批又调整一遍。

徐小溪也不好插嘴,正巧楼下走路的有声音,邱云跟王健上来,手里也拿着对联。

“汪爷爷,徐老板,你们两家这都贴完了啊。”

汪爷爷笑着点下头,“你爷爷奶奶今年身体还好?”

邱云嗯了声,“好着呢,住在乡下也闲不住,还种了一个小菜园。”

汪爷爷也喜欢有个小菜园的。

“对了,今个晚上我买了一些烟花,在楼下放,大家吃过饭闲着没事就出来看,可好看了。”邱云她朋友是湖南浏阳的,家里有个烟花厂,给她弄了好些个烟花,都是内部价,也不贵呢。

汪爷爷赶紧点头,“好好,放心吧,吃过饭就出去。”

邱云说完也跟王健一起上楼了。

徐小溪这边贴完,又带着他们俩去了买的宅子那边,黄婶子家也在贴对联,往常来也就总见她带着孩子,这次是个看起来二三十岁的男的,应该就是她儿子。

黄婶子家还在宰鸭子,大门开着,一盆冒着热气的水还在水池旁边,一个年轻的女人在褪毛,是她儿媳妇。

徐小溪带着徐淮跟徐池准备把对联正在贴在大门上。

黄婶子从院子里出来是叫她儿子进去帮忙干活的,就看到了徐小溪,笑着开口。

“小徐啊,我琢磨着你下午就得过来。”

这也是江县的传统,就是过年只要是自己家,不管住不住人都要贴上对联。

“是呢,婶子这会家里可是热闹了。”

黄婶子笑的特别开怀,过年就是过人呢,家里要是没亲人,算过啥年啊,甭管赚钱多少,都要一家人都高高兴兴的在一块。

“可不是,我天天都盼着这一天呢。”现在的日子好过很多,要感谢政府,从前过年连顿肉饺子都吃不起,现在鸡鸭鱼肉随便吃。

俩人站着说会话,对联也就贴好了。

还有乌石胡同店里的也是要贴上,徐小溪开着小三轮带着他们俩,也不冷,今天县城里人就少了一些,估计应该都是在家里呢。

何姐家门上已经贴好,大门也用锁都锁上了,今天是阴天,也没下雪,刮着小风,特别冷,贴完店里大门上的就赶紧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