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番外(全)(第3/8页)

说这话的时候她刚从这户人家走出去不远。

一抬起头来,看见前面的水泥路上站了一名高高瘦瘦的青年,剔了个寸头,正盯着她看,竟然开口就问:“你是律师吗?”

6)姚远

青年叫姚远,也是这个村子里的人,曾在那家医院做过护工。

他毕竟算年轻人。

这年头网络早就普及了,他正好在网上看到过跟程白相关的新闻,所以才能直接判断出她的身份。

程白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人。

果然,与姚远交谈之后,她得知了对方的经历:前年她母亲因为痢疾身体虚弱却坚持在天地间劳作,回来时一个不小心从桥上摔下了水渠,脑袋磕在地上,在医院没抢救过来,去世了。

痢疾是常见的夏季传染病。

很多时候饮食不洁就会导致痢疾。

所以那时姚远还没有多想,直到忽然有一天,他从医院值完夜班回来休假,忽然听见路上有人说最近村里的病的人很多。

他终于开始怀疑这一切和医院有关。

程白是个律师,来到兴元村,当然是为了案子。

她跟诚康医院现在的掌舵人有仇,想要接着这一次的事件,聚集起受害的村民,向诚康医院提起群体性诉讼。

姚远表示愿意帮忙。

游说很快就展开了。

程白借由自己大学时和执业后的人脉,请来了同济大学相关研究院的专家教授来为自己作背书,给村民们解释他们患病的原因,再三重审诚康医院设在上游会存在的问题。

很快,便有16位村民表示愿意参与诉讼。

只是第二天,村口就停了一串豪车。

那时程白正坐在一户人家屋前的坪坝上吃着姚远下的一碗挂面,刚喝了口汤,就看见方不让带着他儿子从车上走了下来。

西装革履,人模狗样。

7)当事人拉锯战

不消说,方不让是代表成康医院来的。

程白没注意到这官司还好,一注意到,必然因为她父亲以前那个官司在这件事上死磕,根本不存在缓和商量的余地。

但这不代表就能成功提起诉讼。

虽然国内私立医院的名声已经很坏,可毕竟还有好些医院起着与公立医院差不多的名头招摇撞骗,没有哪家私立医院背后的资本愿意自己在舆论上的名声太差。

一旦程白真的打成了官司,对诚康来说会是毁灭性打击。

如果再招来相关监管部门介入,那就完蛋了。

所以这一次钱晋是掏了老婆本出来也要请方不让来帮自己把这一次的事情摆平。

先前程白遇到过的那很不愿意跟他们沟通的大爷,就是他们花了钱摆平后给他们通风报信的。

方不让见了程白后第一句话就是:“如果早知道你那天要来,我该提前收拾一下我的桌面,然后交代好宋京,以后见了程律先往会客室请,而不要直接带到我办公室。”

程白笑得讽刺:“晚了。”

双方随后就在兴元村展开了一场“当事人争夺战”。

程白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当事人参与诉讼,原告人数最高达到10人以上,可以被定性为“群体诉讼”,这样的官司社会关注度更高,一般来讲所能获得的赔偿金额也会被单个诉讼更高;

方不让则要保证尽量少的人参与诉讼,最好能通过各种手段使程白已经联系到的当事人放弃实体权利,在诉讼开始之前就做到“息诉”,以避免他当事人公司利益受损。

程白有姚远,有正义;

方不让有手段,有金钱。

往往程白才跟上一位当事人谈好,方不让就会跟上来谈,如果他们不提起诉讼的话将从诚康医院这里得到多少的赔偿,并且愿意跟他们签订保证协议,解决掉康城医院污水处理的问题,绝不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在这种时候,方不让是最没有架子的。

他本来就是那张开得82年拉菲也吃得几十块大排档的人,跟乡亲们坐在门口台阶上说话的时候,也是一副十分有亲和力的模样。

更不用说他这回还专门带了他儿子。

简直是作弊。

小方还比起原来活泼了一些,方不让跟村民们说话的时候他就在一旁玩,往往会引起村民的注意,然后就谈起孩子的问题来,不知不觉气氛就很好。

对此,程白只有四个字评价:无耻之尤!

方不让在让村民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十恶不赦的资本家的律师团队,他们也是个普通人,拥有对其他人苦难的共情能力,并且真诚地承诺愿意解决这一次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给钱大方。

这样的地方,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上过法庭,印象里觉得那是个很吓人的地方,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也习惯了能在“人情”层面解决的就不进法院。

从司法资源的角度讲,这当然是一种节约,毕竟法院开庭都根本排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