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盛世气象(第2/4页)

他扫了李光地一眼,只道:“万岁爷近来高兴,还是别叨扰他吧……且让赵大人再高兴几日。”

旁边一个布衣无袍服的男子望了张廷玉一眼,又垂首下去写东西了。

“灵皋,抄完了便歇了吧,现在朝野上下都歇着呢……”李光地似乎也看见了,只随口吩咐了一句。

方灵皋,也就是方苞,终于放下了笔。

二月的时候,当年事涉南山集案的方苞,也该论死了,可一日康熙问天底下哪里还有能为古文的人?李光地便上奏称世上只有方苞一个,于是将方苞在狱中所作呈上,竟然大为康熙所喜,竟然饶方苞不死,罚入旗籍,并且白衣入值南书房,可谓开天辟地的头一人了。

也就是说,现在方苞不是官也不是吏,可能够在整个紫禁城权力的最中心行走,真不知多少人为之侧目。

当年方灵皋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如今逃得一劫,于张廷玉而言未必是什么坏事。

虽不知这方苞如何看待张廷玉,可一则他算是张廷玉的门生,二则还都是桐城人士,如今二人身份虽然有别,可又都在南书房当值,渊源不可谓不深。要紧的,还是一个已经被斩立决的戴名世。

方苞就这样看了张廷玉一眼,又看了下面压着的那一封奏折一眼。

时近中午,春日里人容易困乏,更何况是李光地?

皇上去御花园里与宫妃们赏玩,他们在南书房里的事情也做得差不多了。

张廷玉给李光地换了一杯热茶,便放下了茶壶茶盏,看李光地歪在椅子上睡觉,转身便放轻脚步出去了。

他去旁边当差闲隙小坐一会儿的暖阁里坐了下来,刚在心里念叨了一句,便瞧见方苞出来了。

方苞的脚步也很轻,似乎怕吵醒了年纪大了的李光地。

“灵皋怎么也来了?”

“见李光地老大人在小憩,怕读书搅扰了他,所以少不得来搅扰一下张老先生了。”

方苞是张廷玉的门生,先对着张廷玉一拜,这才自然起身。

张廷玉笑了一下,却是颇为感叹:“庙堂江湖,能容得下你一个方灵皋,容不下他一个戴南山……”

说来,又开始想起两年前的案子来,张廷玉心下觉得讽刺。

方苞眼神闪烁之间,看向了张廷玉,他乃是戴名世至交好友,哪里能不知道张廷玉对戴名世知遇之恩?可真正算起来,若没有张廷玉,哪里有戴名世如此悲惨的遭遇?

“学生困顿牢狱之中两年,一直有一句话藏在心底,想要当面问问张老先生。”

“……你问。”

张廷玉淡然。

方苞道:“戴兄才高于世,人所共知,放旷不羁,遂为狂士。先生乃是南山之伯乐,缘何不能保他周全,反行所谓大义灭亲,实则毫无血性的冤杀之事?您岂能不知,他之清白无辜?”

的确。

张廷玉亲手冤杀了自己的学生,他还亲手发签下令监斩!

亲手处置了自己的学生而已。

张廷玉自然知道戴名世冤枉,可又能怎样?

他沉默了许久,才看向方苞:“是非曲直,公正道义,你心里有,何必问我?”

是非曲直,公正道义。

人在利禄场上,实则是没有这些东西的。

方苞入值南书房这段时间,耳濡目染,岂是寻常?

他看着张廷玉,这个对戴名世有知遇之恩的张老先生,过了许久才长叹了一声:“成也张老先生,败也张老先生……”

张廷玉端了茶,道:“如今,是成也在你,败也在你了。”

他这话,意味颇为深长。

方苞回头看了一眼,远远还有几个小太监,可张廷玉说话完全不顾忌着他们……

心底一凛,方苞想起方才张廷玉放下的折子。

能破格将戴名世的答卷放到会元前面,便知张廷玉何等欣赏戴名世,可被人逼着亲自监斩戴名世,如今虽是从容镇定,可心底未必不恨。今日赵申乔与他儿子报应到了,张廷玉若没有个谋划,那才是假了。

张廷玉笑看着方苞:“万岁爷畅春园宴千叟,好日子啊,吉日之中的吉日……”

说完,他把茶盏一放:“我去看看李老大人醒了不曾,灵皋在此先歇着吧。”

方苞就这样看着张廷玉背手,一步步从暖阁之中出去,两边小太监动也不动一下。

万寿节,三月十八,好日子。

本来是不能见血,也不审刑名之事的时候,可张廷玉这人……

太毒。

不过太子倒了之后,一直谋求复起,满洲正红旗噶礼,便是太子忠实的拥护者,赵氏父子之中赵凤诏更是噶礼的心腹,噶礼肯定会想方设法地营救赵凤诏,因为赵凤诏知道噶礼太多的事情。

康熙万寿前后耽搁大半个月,如果给他们翻盘的机会,那可是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