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说漏嘴(第2/3页)

香姐儿跟霖哥儿离开京城的时候年纪还小,回来的时候都有四岁,见到京城张府的一切都觉得好奇,还好有个精力旺盛的霭哥儿带着他们四处看,不然顾怀袖还真的没什么精力照看他们。

从桐城回来,自然带了一些东西,叫人带去给各府的礼物,同时也有不少人上门来送礼。

这里面自然包括了孙连翘,不过她现在人还没来,因为他们今天刚刚回来事情忙,所以挪到明日再来看看,再说年底了串门也不是太好。

虽然兄弟们没在一处,可年还是要过的,挂上红灯笼,贴上对联,再摆个桃符,看着就齐全了。

忙碌大半天,晚上歇息的时候,夫妻两个才有时间说说话。

白天张廷玉一直忙着应酬,还有收拾自己的书房,在桐城的时候写了不少的东西,看了不少的书,回来的时候都带上了,加了个书架才勉强摆上去。

晚上屋里暖暖地,顾怀袖累得走不动,乍然躺回京城的床上,竟然还有些失眠。

张廷玉躺上来的时候,她只问道:“还没听你说宫里的事情,皇上召见那边没出什么差错吧?我这心老是放不下来……”

“恢复南书房行走的位置,只是别的挂职却都暂时不动,皇上到底在想什么,谁知道?再说现在朝中局势不明朗,倒是能够借着这件事看清楚。”因为人远在桐城,张廷玉也不能确定当初自己扶植起来的那些人是不是还属于自己。

翰林院之中到底是什么情况,张廷玉也没个把握。

果真是一回了京城烦心事就多,张廷玉将被子朝着她身上一搭,便道:“今夜先睡,左右有事都是过完了年再说。”

这个晚上的张廷玉,怕是不会想到,事情恰恰是赶在今年年底就出了的。

他的存在,对旁人来说威胁太大了。

比如八爷胤禩。

翰林院之中只要有张廷玉一个位置,旁人就要开始惶惶不安。

戴名世是张廷玉的门生,第二天就来看张廷玉了,还有些愧于见张廷玉的感觉。

当年还是在这堂中,张廷玉说他有状元之才,甚至不惜将他的答卷放在了状元施云锦的前面,结果四十八年戴名世只是中了个榜眼,今天来见张廷玉,实在觉得面上无光。

张廷玉只叫他坐下,却是觉得自己当年不不该这样抬举他,以至于今日他被人笑话。

戴名世自己倒是豁达:“如今看着先生回来,学生倒是什么也不愁了。自四十五年遇见先生,便是遇见了伯乐,榜眼也已经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原本学生不曾奢求那么多。更何况,学生已经拿了会元。”

张廷玉当年是会试主考官,戴名世在张廷玉丁忧的情况下,很自然地得了会元,只是在殿试的时候没有被选为状元罢了。

到底还是赵申乔惹人厌恶,他儿子赵熊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戴明世之才张廷玉是很清楚的,若能将戴名世提拔起来,可以说是前途不可限量。

张廷玉安慰他道:“历年来,鼎甲之中少有人真能成大才,因为起点太高。甲字过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下来一些,也未必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是赵申乔的儿子赵熊诏……”

现在还不知道赵熊诏是个怎样的人,所以张廷玉不好妄下定论。

对张廷玉,戴名世是满心的孺慕,像是晚辈对待长辈。

尽管张廷玉比起别人来说还算是年轻,跟李光地这种七老八十的人比,他甚至年轻得过头。可戴名世对张廷玉从来都是执师礼,放浪形骸时有所为,不过从来不敢像当初那样了。

到底还是个风流名士的模样。

顾怀袖来的时候,只远远看着戴名世的背影,知道是张廷玉门生来看他了。

“怎么没见你别的门生来看你?”她进去就问了一句。

张廷玉正坐着,一脸感慨模样。

“门生虽多,三年不见,又有几个还记得?有几个递了帖子上来,说是年后来拜,至于别的……”

张廷玉说着,摇了摇头,一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样。

顾怀袖哪里还不明白?

即便不都是走了,至少也都是开始观望,到底张廷玉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也没几个人知道。现在只恢复了南书房行走的位置,原本挂的侍郎衔却不给,还有在翰林院的位置也没给回来,他会是殿撰,可翰林院掌院学士的位置上坐的却还是别人。

三年回来,除了昔日至交好友,来往的人真是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佟国维这老头子竟然派人来给张廷玉送过东西,倒是让张廷玉哭笑不得,想起当年猪和羊的事情来;除了佟国维之外,年羹尧的礼也挺耐人寻味。

送的都是薄礼,毕竟张廷玉离开三年回来,康熙查也不怕。

顾怀袖知道年羹尧送礼来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微妙,她有一种直觉,年羹尧应该是因为大家都在四爷手底下做事,才送礼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