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雨滴(第2/3页)

唐时怔然了一下,却知道是非是不可能回来的。他只是看到了是非的旧物……

这柱上,刻着当初唐时看到过的那些佛经,只是上方悬着这样的一串紫檀木的佛珠。

十八颗木质的圆珠,规整地拍着,其中一颗镂空,里面却还包裹着一颗更小的圆珠,看不出是什么材质,只是那佛珠上刻着“是非”二字。

小自在天佛修都有的,这是是非的手珠。

唐时伸出手去,想要将之取下来,可是那手伸出去,在即将触碰到的时候,却又顿住。

手指指尖,距离那佛珠,仅有丝毫距离。

可是唐时,终究还是收回手来,任由这佛珠挂着,不曾触碰半分。

他出关,印空应当是知道了,从第九层上来,便已经出现在第十层。

唐时背着手,没有回头,问他道:“这佛珠,从何而来?”

这分明,便是唐时当初从三重天上出来的时候,怒极之下摔了的那一串。那一日,佛珠撞落香案上东西,散落到地上时候的碰击声,似乎还在耳边,可是眼前一晃,这佛珠,便又在眼前了。

印空道:“三重天大殿上来。”

是非只吩咐他们,次日上殿来收拾,那个时候是非已经消失不见,殿中香案上,只放着这样的一串手珠。

“你们看到的时候,是……”

其实不用问了。

唐时闭眼,又看了看是非刻的字,自己刻的字,久已不曾波动的心,忽然颤了一下。

他重新推门进去,不再看那佛珠,回身又关上门,不理会外面的一切了。

印空的目光落在那佛珠上,打了个稽首,又转身重新下去了。

手珠既然已经散了,现在又是好的,想必是他,一颗一颗地捡起来,穿好了放回去。

这人是个什么意思?

唐时已经不愿意去想了。

他要做的,只是闭关而已。

渡劫期对唐时来说,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可是他没有想到,早已经忘记的一切,在突破的这一日,忽然出现了。

那种,一切都回到起点的感觉。

他盘坐在蒲团之上,双手掐着古怪的手诀,眉心旋转着太极丹青印,墨气从他身体各处氤氲而出。

虫二宝鉴打开,序言再次出现。

唐时睁眼,便瞧见了前面的话。

第一境曰望境,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曰苦境,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佛曰七苦,佛曰八苦。

一个“苦”字,何为苦?

唐时忽然有些恍惚起来,整个禅房,忽然就一变,他却闭上了眼睛。

序言之中的一个“苦”字,忽然腾空而起,又转瞬崩碎,化作烟云纷散成墨气,融入到唐时的眉心。

十指全是闪烁的墨气,漆黑的一片。

在一切动静消失的同时,一种平静而古朴的气息,忽然从唐时的身上散发出来。

他睁眼的同时,却听到了一句话:“我中华诗道之妙境,岂是你这黄口竖子可以妄议的?这门课,你——重修!”

重修。

太久太久没有记忆了,这样的一句话,唐时已经忘记了太久。

他恍惚之间又看到了那老教授,手捧着一本“虫二宝鉴”,一副学究模样。

他还记得,来到这里的时候,第一种感官——天气很好。

“你既然已经于诗道有所领悟,这便回来吧。”

老教授慈眉善目地看着他,对着他说这一句话。

唐时看着他,没有说话。

“这万千诗境,你已经举一反三,通一而通万,以一窥全,自此天下诗歌境尽入你胸中,何愁大事不成?回来吧。”

又在聒噪了。

那老教授带着厚厚的老花镜,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唐时只道:“滚吧。”

那老教授面目瞬间狰狞起来,“我以诗道度你,你却让我滚,天下何曾有这样的道理,纳命来!”

说着,这人的影子便朝着唐时扑来。

“心障……”

在唐时的记忆之中,这一切是从穿越开始的,此刻自己突破,最大的问题也这一切的“因”上。

佛说因果业报,有因有果。

当初的因,种下今日的果。

所以似乎,唐时从何处而来,便要从何处而去。

在老教授朝着他扑过来的时候,唐时只是轻轻地抬手,一叹,无数往昔的壮阔画面已经从他脑海之中略过了。

微微弯唇一笑:“你不过是我设这一局的虚幻所在,从不曾存在,如今化我心障,因果是有,却不是你口中的因果。”

那影子顿时变得模糊起来,被唐时一指按中,竟然惨叫了起来。

无数的,无数的,无数的画面,在这一刻走马灯一样从唐时脑海之中迸闪过去。

上课,论文,重修……

一切的一切,在那影子被唐时按中,惨叫着消失的同时,都浮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