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海(第2/6页)

此山绵延数十里,山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墨,并且色纯而少杂质,墨山山心在山腹之中,唐时便是要取其中的一小节作为他画裳的材料。

用自己目前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墨,用他能得到的最好的笔,还有最好的作画的底纸。

此山无人,只是每个月固定有人上山来采墨,大多数人不会丧心病狂到直接采用墨山的山心为墨,也没有哪个实力。

墨山山心在墨山最中间那一座山的山腹之中,在最中心的位置,少有人采墨能够到达。

如今唐时一个飞身过来,便已经到了这山的山前了,只伸手将一块山岩掰下来,用拇指将之碾碎,便瞧见全是纯粹的黑色墨迹。

他前后看了看,挑了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便直接一剑将外面并不坚硬的岩石去掉,开始缓缓地深入了。

用剑来开凿山洞,显然是个很不靠谱的办法,可是唐时手边没有别的工具,也没有别的灵术,只能用斩楼兰来开道,还好只有他一个人往前行走,选取的位置也是算准了的,随着里面岩石颜色越来越深,甚至给人的感觉越来越软,唐时知道自己就要接近了。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墨山心竟然是这样的……

他眼前有一团液体,看着也就两尺大小,像是镶嵌在这墨山的腹部一样,有隐约的金红色光线在围绕着这墨山心穿梭。

这便是整座墨山的精华之所在了,大多数人作画根本用不到这东西,对于除了墨师之外的别的修士来说,这东西也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即便是墨师们,也不觉得墨山心为墨最好,当初唐时在提出以墨山心为墨的时候,长老们就多有反对。

因为旁人画裳的时候,多是选取一些天材地宝的汁液或者是灵兽的血液,这样画出来之后还有一种加成的效果,可是墨山心只是更为精华的墨汁罢了,本质上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唐时执意如此,别人也不能阻止。

相比起别的师兄什么的银龙的血之类的东西,唐时觉得墨山心可能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他要保存的便是这样的一股“墨气”,他不是想要制作什么法宝,只是想画裳而已。

看着眼前的一团液体,唐时从储物袋之中取出了三只青玉的小瓶子,一个分离的术法出去,便见到那液体之中飞出一小团来飞进唐时的瓶中,而唐时则立刻用盖子盖上了。

一只两只三只,唐时取了墨山心,便重新将自己挖进来的那条道填了,挖进来的时候困难,出去的时候倒是简单,袖袍一挥,那黑色的墨土就已经完全地送回了之前的洞穴之中。

“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墨山心,你为什么只取了这一点?”殷姜有些不解。

唐时道:“我取完了墨山心,整个墨山就毁掉了,何必?左右还是不少人使用墨山上的墨作画的,我今日取了,旁人哪一日用完了怎么办?杀鸡取卵,没意思。”

这感觉,就像是唐时刚刚上洗墨阁的时候,门派发了一包种子给他们的时候,宋祁欣说的那样。

更何况,唐时如果真的将整个墨山心取走,肯定会立刻被人发现,毕竟他还是洗墨阁的弟子,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会连累整个师门被戳脊梁骨的。

唐时是个贪财的小人,只不过有的东西不能贪。

“你现在准备怎么走?”殷姜又问道。

第一样材料墨山心的取得,自然是最顺利的,这也是唐时计划之中的第一环,可是后面的材料却不是那么简单了,天蚕丝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唐时准备去貔貅楼撞撞运气,当初那云锦说过,有什么需要也可以直接跟貔貅楼打听。

唐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现在已经是筑基后期修士的他,并不需要怎么担心自己的安危了,尤其是在这南山。

毕竟金丹、元婴期的不多,唐时这还是出师门来历练并且准备画裳的。

唐时直接催动了术法,踏着神行千里便再次往东了,“南山最东边有貔貅楼,我先在那里停歇一下,打探些消息,再直接横渡东海,去天隼浮岛。”

他的计划相当直接,因为不想在前期的准备上浪费太长的时间。

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等唐时结丹之后再去,可是筑基后期到结丹,中间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灵力积累,即便是唐时现在每天吸收二十枚灵石也不够,更何况到结丹,是一个大境界的突破,唐时虽然修炼《心经》,可毕竟不是佛修,真要等到能结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呢。

唐时现在的修炼是双线并进,《印镌十三册》和《心经》都在走,两种截然不同的功法修炼的也是两个方面,相互之间还没有什么冲突,又因为唐时的攻击手段比较另类,直接以《虫二宝鉴》为攻击手段,所以也不与《印镌十三册》和《心经》才会冲突,反而多了几分相辅相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