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3页)

吴妈妈倒是知道,钟嬷嬷当年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进了宫,其实有个大原故的。

钟嬷嬷自小父母双亡,是兄长并一位姐姐,一起抚养她长大。

那时候兄长从军,在战场亡了,留下嫂子并一位侄儿。

姐妹俩帮着嫂子一起抚养侄儿,日子太过艰难,钟姐姐为了生计,只好跟人进宫当针线娘,攒下银子,每年托人带出宫给嫂子并妹妹用。

过得几年,钟姐姐便音讯全无。

钟嬷嬷疑心姐姐在宫中出事,只是无处打听。

待得到了罗府教导罗家姑娘做刺绣,便托了罗家夫人,求着帮忙打听姐姐消息。

罗家夫人倒是帮着打听了,却没有打听出什么来。

后来宫中缺少针线娘,钟嬷嬷便求罗家夫人举荐她进宫,想着自己进去了,总能探问到姐姐消息。

吴妈妈想起这桩往事,便问道:“钟嬷嬷,你进宫后,可有查到姐姐下落?”

钟嬷嬷脸上现出怒色来,一瞬间又遮盖了,淡淡道:“我进宫后打听,方知道姐姐已死了几年。”

吴妈妈觑着她神色,心道:这是死于非命了?

一时便不再问了。

罗文茵却是对吴妈妈使了一个眼色。

吴妈妈会意,朝钟嬷嬷道:“嬷嬷在宫中没有依仗,才会受委屈。不知道嬷嬷肯不肯投效我们娘娘?若肯,以后再有委屈,我们娘娘自会为嬷嬷做主。”

钟嬷嬷想着姐姐之死,一直求告无门,当下听得吴妈妈的话,眼睛大亮,马上跪至罗文茵跟前道:“若皇贵妃娘娘不嫌弃,愿听差遣!”

罗文茵笑道:“快起来!”

吴妈妈便扶了钟嬷嬷起来,笑着道:“嬷嬷何必大礼?我们娘娘可是极宽厚的。”

罗文茵便让宝珠上茶,一边道:“嬷嬷不必拘礼,本宫还有事要请教嬷嬷呢!”

钟嬷嬷道:“娘娘只管说。”

罗文茵便问及各宫情形。

钟嬷嬷在宫中二十年,为各宫主子做衣裳,时不时进出各宫,且因为要查姐姐之死,也着力摸着各方情况,当下便把所知的,一一说给罗文茵听。

罗文茵越听越惊心,原来宫中除了皇后和贵妃,还有几位极为厉害的主子,只是平时低调,不肯出头。

钟嬷嬷压着声音道:“娘娘当知道,本朝之前是赵氏坐位,至皇上登基,宫中至朝中,总还有许多赵氏之人把权。就算皇上之前清算了赵氏一族,但那只是清算了大人物,至于角落的小人物,哪清算得尽?这些人中,还有很多忠心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的。如今太后娘娘尚在,余威也犹在。”

“再说了,宫中除了皇后娘娘,还有两位嫔妃,一个是梅嫔,一个是杨昭仪,这两人虽不姓赵,但父母娘家却深受赵氏之恩,也不得不防。”

钟嬷嬷又说了片刻功夫,眼看时间不早了,便站起来告辞道:“娘娘 ,这趟出来时间太长,怕人嘀咕,我且先回去。”

罗文茵便让吴妈妈送她出殿。

吴妈妈隔一会才回来,跟罗文茵耳语道:“娘娘,我悄悄问了钟嬷嬷,她姐姐是怎么回事?钟嬷嬷说她姐姐当年在宫中被人当枪使了,当了替罪羊,被杖责而死,死前极惨。”

罗文茵叹气道:“适才你问她一句,看她神色,也知道是死得极惨的。对了,可有问及,她姐姐死于何人之手?”

吴妈妈道:“问了,她不肯说,道此事已无可作为,不想再说。”

罗文茵一听道:“如此说,那极可能害她姐姐之人,位高权贵,她扳不得。”

吴妈妈道:“瞧她神色,她甚至不认为娘娘能帮她做主。”

罗文茵一听,沉吟道:“这么说,害她姐姐的,不是太后,就是皇后。”

说着又道:“她既投效本宫,若还想为姐姐讨个公道,本宫异日自会帮她。”

吴妈妈一听便道:“娘娘既有此心,我若见着钟嬷嬷,便将此话传达了,也好让她更安心为娘娘效力。”

说着话,人报张子畅来了,罗文茵忙去相迎。

张子畅一进殿,不待罗文茵行礼,又是一把揽住,笑问道:“在干什么?整天待在殿内,可闷了?正好今日阳光好,可要朕陪你到御花园走走?”

罗文茵也正想出殿逛逛的,有张子畅陪着,那自然是安全的,当下点头。

稍迟,两人便坐了肩辇到御花园中。

正值冬日,园子里百花已肃杀,但两人志不在赏花,只不过找个地方随便走走,谈谈情说说爱而已。

冬日暖暖照在身上,罗文茵心情也极好,朝张子畅道:“皇上,我想跟你讨两个人用。”

张子畅闻言,笑道:“茵儿想讨谁?这般郑重,莫非想讨朕身边的林公公和杨公公?”

他说着,觑一下身后的林公公和杨公公一眼。

林公公和杨公公不敢表露什么表情,只在心内“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