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昆仑蜃景,光明皇帝(第4/5页)

只不过,这般转了几手的权限却是变得很小。

可光明教的教义却会传诸到这些世家之中,而世家里有天赋的孩子便能通过修行老拳,观想李元而有所收获,虽不至于一步登天踏入超凡,却也总是出类拔萃。

此时此刻,能够环绕在李元身边的……可以说都是“未来的狂热信徒”了。

心存光明,不染一尘。

永夜虽至,暮色犹存。

这就是简短且通俗的教义开篇。

但凡观想“光明教主”者,皆需默诵此教义,且静心参悟,不可使心稍有偏离。

自然,释义有许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意思便是“要维持心灵的纯净,不可贪婪,不可造孽,不可为恶。便是满怀污浊的魔鬼从永夜里降临,却要记得……光明犹在,暮色犹在。”

这是李元在为未来的掌权者们洗净心灵。

固然,光明过盛,嫉恶如仇,也会显得过于偏执,继而至清无鱼。

但这总比黑暗与世家弄权、欺压苍生来的要好。

灰袍的少年少女们策马追随在那男人身后,看着他的一言一行,听着他的教导,这些孩子的脸上都显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圣感。

那是一种在追随神话,在见证历史的感觉。

他们身上的“世家弟子天生为世家利益考虑的痕迹”正在淡去,取而代之的乃是“光明的荣耀”。

任何人都已看到大唐盛世的生命力,也能知道光明教今后会如何。

而那未来一切的起点却就在今朝。

他们此时,不仅是行走在北上的路道,而是行走在未来史书上。

那些史书会如何记录今日?

而他们之中,又会否有人将唐皇的言行记录,再编纂成圣文供后世学习?

当然,唐皇虽还未说……可任何人都知道,大唐皇帝和光明教主,这两个掌控着天下权力之巅的职位已经融合一体。

而这……很快就需要一个新的称谓。

李元作为光明教主,自然需要给孩子们做好表率。

故而北上的这一路,推进并不快。

他一路做着好事,解决着战后各地遗留的各种问题,只不过官员良莠不齐,且各有阵营,杀……是杀不尽的。

转眼入秋,唐皇行辕已近北地。

一路走来,一路看尽苍生苦楚。

光明教的未来栋梁们看着教主脸上露出悲悯,看着那威严的面孔流下泪水,他们一个个也感同身受,跟着垂泪。

“光,会照到这里。”

李元威严道。

然后又看着孩子们道:“你们,就是他们的光。”

少年少女们只觉灵魂都被洗涤。

而就在这一日,众人行经一座叫“落凤镇”的地方。

这地方穷苦之人很多,有不少人瑟缩在酒楼的秋风外,还有的则是牵着女儿在往远处走去。

光明教的年轻教徒们便纷纷上前,掏出自己身上的金钱,视之如粪土地开始了“扶贫行动”,他们本是世家种子,身上自不缺银两,可现在……他们只想将银两用在这些贫苦之人身上。

李元也行走在这色调透着阴暗、气氛透着苍凉的北地城镇。

有不少乞丐,或是穷人来到他面前叩拜。

他给予金钱。

这是他目前能做的最直白的事。

一枚大钱许就能为一个穷人续命,他们等不来你未来的改天换地,他们需要的也只是眼前的吃饱穿暖,熬过渐寒的天气。这就和天地大变、世界末日和凡人无关一个道理。凡人只活百年,谁管百年之后?

李元努力地做着表率。

一个又一个人前来,又离开。

拜谢声不绝于耳。

光明的皇帝头戴冠冕,身着太阳的白金长袍,给这片灰色的贫穷小镇带来福音。

而就在这时,一个平平无奇的乞丐,混在两三个乞丐里,一同面带讨好却又胆怯的笑,垂着头往李元走来。

李元抬头的一瞬间,却就看到了那个乞丐。

他将大钱给予了其余乞丐,却唯独没有给他。

那乞丐讷讷地垂首,手掌颤着,正要说话,李元却感慨了声:“不容易啊。”

乞丐茫然地抬头,那是一张被肮脏的、有着不少疤痕的脸。

李元打量了一下他,道:“跟我来。”

乞丐便随他而去。

李元带着乞丐来到酒楼,抛了银子,让小二安排他去沐浴更衣,继而又点了一大桌菜,坐在一边等他。

乞丐再度出现时,却已经换了副模样。

卑微的气质已然消失不见,被毁的脸庞虽依然丑陋,但那脊梁却挺直着,那周身的气场却逐渐散开……

乞丐嘶哑着声音道:“承蒙大人看重,我愿……”

李元摆了摆手,盯着他半晌,忽道:“如果我没猜错,你是幽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