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恭喜,新的世界首富!(第2/3页)

然而陈道俊没有理会这些,只是要求李学载把商业银行的负责人找来,自己现金流充沛,又要准备投资花钱了。

商业银行的人几乎是接到消息后,马不停蹄的赶来,一看到陈道俊,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低下了头。

一番交谈后,对方试图去掩饰自己疑惑的眼神。

“您的意思是,我们银行的债务,您来负责,你会把它这个窟窿填满,直到债务结束?”

“不必惊讶,只要我入股,未来这也是我们的银行……”

银行行长表示这很难拒绝。

为了匹配年终业绩和权益比率,还得把头再弯一点。

“陈会长,如果您对我们银行有什么要求,请坦诚相告,我们会给出让您满意的答复。”

“严格地说,希望你们正常运营时,随时准备8000亿的现金流,我随时会要。”

“我会派人去的,您要8000亿韩元对吧。”

银行经理低下了头。

“谢谢你,陈会长,我想我一定会记住您的恩情。”

银行经理谦卑的鞠躬后,转身消失了。

他就是卑微到骨子里的一个职业经理人,懂得如何在有钱人面前低头,并且逐步上爬,直到成为商业银行的高层。

……

“华尔街的贪婪和华盛顿方面推卸责任的行为将M国人彻底推向金融危机的深渊。”

华盛顿由M国金融界主导,就像财阀统治寒国一样。

新政府的“企业友好”立场比听上去过于明目张胆的亲财阀政策更为精致,为财阀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就在M国财政部解除了对华尔街的束缚之际,政府放松了各种监管,把国家变成了大搞建设的工地。

在实体经济触底反弹的同时,建筑业却迎来了难以形容的繁荣。

面对陈道俊提出的:“我们的建设公司,将在未来变得规模更大”这句话。

李学载这次倒没有反驳,事实胜于雄辩。

“你之前预判的没错,已经有迹象了,很明显,伦敦建设的公寓价格,已经触及了政府要求公寓的最高销售价格底线。”

“你怎么知道,应该从迪拜进来的钱没有进来吗?”

“是这个样子的,迪拜当地的气氛真的差,当地的公司都处在一种煎熬的状态之中,欧洲那边的建筑公司业举步维艰,似乎很多都已经被逼到要被起诉上法庭的地步,您是不知道,迪拜那里的的经济也是乱七八糟,要是拿了迪拜的的项目,先期自己垫付资金,那就完了,一个子都拿不到。”

李学载不无感慨:“现在我不得不相信您的话,我们的BAT也必须坚强,才能不被沙尘暴卷走。”

“放轻松,相信我,在伦敦的建设,那会赚一大笔钱。”

李学载感叹陈道俊的自信,脸上的表情也亮了起来。

陈道俊把玩着手里的文件,突然开口:

“时机到了,我的那个二伯一定现在非常焦急,恨不得马上把迪拜的这个项目脱手吧!”

“那肯定的,钱拿不到,项目建设了一半,现在停工,按照那边的法律,停工期间也要支付工人的工资,动基应该头疼的不得了!”

“那就对了,现在,你去跟他接触,问问他,项目转不转。”

这是陈道俊之前设想的第二个阶段,陈动基一定不会拒绝。

再这样下去,陈动基扛不住!

毕竟,迪拜的项目已经榨干了他的现金流,而目前这个项目不仅是吞金巨兽,还可能收不来钱,这还怎么了得?

“你确定要收他的项目,不是按照原价吧,能给多少?”

李学载很想劝道俊不要冲动,抄底不是这么抄的,与其现在接盘,风险这么高,不如等陈动基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再派人中间沟通,花的钱可能更少。

可他不知道的是,迪拜塔的建设危机,很快就会迎来转机。

陈道俊最终给他定下的标准就是40%的收购费用,前期的投入自己不管。

李学载心事重重的走了。

……

顺阳建设的主会议室被迪拜的议题占据了一个多月。

每天都吵吵嚷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他们的肤色变黑的不仅仅是累积的疲劳。

有个黑眼圈很重的副社长提议:“副会长,如果第四季度还是以这种状态建设的,那就干脆全部停工吧。”

“银行那边也表示,资金调动困难了,或许是感受到了危机。”

这是这个副社长已经知道的事实。

虽然陈动基频繁在迪拜和H城来回飞调度工作。

但迪拜塔的建设情况很糟糕。

欧洲公司,似乎已经做好了储存资金应对经济危机的准备。

“要不……我们干脆把这个项目再次打包出售吧,合同里也没写不可以改承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