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在金融危机前的布局(第2/3页)

“他们足够稳定,可以拥有一所房子,虽然很危险,但也很难一下子崩溃吧?”

“谁说的稳定?次贷,字面上低于非优质,只是中下水平,问题是,买不起房的人拥有房子,即使你只有1套房子,要支付的利息也会跃升至30%,如果一旦遭遇裁员呢,是不是就完全崩溃了。”

雷切尔并没有正确看清华尔街的贪婪本性。

不管破产与否,无论风险大小,那些急于赚钱的家伙来说,只要出现在窗口的,就随便走走程序,批准按揭贷款。

也就是说,只要能从银行搞到钱,他们甚至会伪造客户的收入情况。

长此以往,银行把钱都贷款给了不该贷款的人。

这样搞下去,就会造成巨大的风险。

“好吧,就是这样。那你打算怎么赌?”

“信用违约掉期(CDS)。”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违约保险。

比如你有苹果公司的1亿韩元债券,如果苹果公司破产了,那1亿韩元的债券就会化为乌有。

就是买保险来规避这个风险。

保险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内在操作流程也很简单。

如果在10年内发生破产,保险公司每年支付20万韩元,条件是保险公司支付全部1亿韩元。

对M国人来说,保险之所以便宜,是因为苹果公司是一家非常健康的公司,10年内没有倒闭的可能。

没有风险,所以保险很便宜。

如果信用等级低,公司不健全,保险费当然会上涨。

有趣的是,贪婪的华尔街富豪,已经把保险变成了一场赌博。

即使没有一张债券的人也可以购买保险。

如果苹果公司在10年内破产,那么每年支付20万韩元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1亿韩元。

很多人想,即使没有苹果的股票和债券,你也可以赌它会不会破产。

每年交的保险金就是赌注的筹码,赢了就赚个亿。

雷切尔摇了摇头。

“我们还没有为金融产品发行信用违约掉,哈利·波特,你要买的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产品,t没有公司会放弃这种业务。”

由于结论是徒劳的,雷切尔叹了口气。

“我相信只要是金融界人士都会欢迎它,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巴克莱资本、美林、花旗集团、M国银行、瑞士信贷、摩根大通、瑞银,数不胜数。”

“那些金融界的人,谁会听这种关于破产的荒唐故事?”蕾切尔问道。

“为什么不包括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他们也是顶尖集团吗,那两家公司将破产。”

陈道俊在雷切尔面前断定这两家超大型金融机构明年就会破产时,对方张大了嘴巴。

……

在会议室里,被各家金融公司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们正用闪闪发光的眼睛听道俊讲话。

他们中的一些人几年前就教过道俊有关基金和金融衍生品的知识,但他们也很专心地听。

陈道俊安排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众人只表示疑惑,也有人看不下去张大震惊的嘴巴。

“哈利,这些公司是华尔街的顶流,在比我们逐日滚出几十倍钱的地方,计算偿付能力的极限是不是有点可笑?”

他们浏览了世界各地操纵货币的公司名单,此时说出这个话,其实代表了专业的说法。

陈道俊不想让他们明白一切,但他必须解释其中的可能性。

“这样想吧,我们所有的逐日客户都可以一次性取回款,到目前为止,还好吧?”

“大概吧,如因突然客户的突然提现而造成的损失,将由客户自行承担。”

这是很正常的回答。

逐日只负责让客户的钱增值,但不是赌博。

所以陈道俊继续问道:“但如果突然有人出现,递出一份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并收取1亿美元,这1亿美元必须从我们的逐日钱中支付,而不是客户的钱,有这个可能么?”

大家都以为陈道俊问错了问题。

他们从没有向所有客户都答应一次性取钱。

但陈道俊闻起来,现在他们只考虑这种情况,只不过他们内心并不不愿意说出他们已经知道的答案。

“我们的逐日是可以扛住风险的,但今年有人将不得不放弃奖金,离开公司,对逐日来说,1亿美元的损失是应该有人负责。”

看着他们难受的脸色,陈道俊继续说道。

“想象一下,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高盛、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公司身上,但是,索赔额为100亿美元,那些公司都能像我们一样降薪裁员就活下来吗?”

考虑到这么多资金,一般的公司现金流根本扛不住,他们内心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不愿意承认。

“这就是我要的结果,大型金融机构可以用自己现金流支付多少钱?他们付不起,我付得起,但要推到宣告违约和破产的极端选项的数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