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 海罐头·★(第2/3页)

宋玲头发散乱,缩在角落里一动都不敢动,低声道:“我们其实也是根据海罐头上头的那些纹样做的推测,并不是确定的说法,沈家门当年姓沈的大户,确实可能和沈万三有关,但是他不一定是沈万三的兄弟,可能只是沈家为拓展海外贸易而在此地派驻的一户人家。他所处的年代甚至不一定就是沈万三的年代,可能是沈万三死后在此地做通番生意的人,他们平时在海边没日没夜地劳作,将货物输送往海外,由此推测也是通过这个渠道,无意间接触到由海外输送进来的古柯。”

赵大有抱着手臂沉思:“沈万三要是搞这种东西,他的名声早臭了,而且不可能不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有记录?”

宋玲微微摇摇头:“不光如此,而且在当时,这种古柯和古人参混合出的药剂,最终也没有大规模的传播和流行,在民间几乎没有留下相关的记载,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这个负责通番的人研究出这种药剂,只为了给在渔港工作的人使用,工人们服药之后都会事半功倍,昼夜不分,而后效率大大增高,但随着时间过去,也有不少工人出现了副作用。”

宋玲道:“我们曾经在两到三个花纹保存相对完好的海罐头上找到过相关记载,这些工人晚上夜不能眠,并且拿刀自残,甚至投海,后来陆续有人失踪,负责通番的人意识到问题严重,不得不将这些人的尸体都抛入海中饲鱼,次数多了之后偶尔也被人看到,后来在当地就有了活人祭鱼的传闻。”

我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只觉得不寒而栗,当时对于在那些工人来说,服毒之后的副作用看起来一定好像一场瘟疫一样,在元朝和明朝,浙江一带确实频发瘟疫,我过去看书,知道在永乐到正统年间,浙江绍兴宁波一代病死了有好几万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为这样,百姓都习以为常,当时这些人无故死去的真相才被遮掩了过去。

赵大有喃喃道:“吃了之后事半功倍,提高了效率,如果单看它好的一面,确实可以说是财富的源泉,这么讲聚宝盆之说也不是完全子虚乌有.......”

我皱眉:“但是海罐头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既然它本质不好,那看来大鱼墓也就是个子虚乌有的传言,肯定不会有人蠢到了死了还要拿毒药做陪葬的地步。”

“根据我们现在找到的,大鱼墓确实应该不是墓,就算是墓,也是这些海罐头的墓。”宋玲方才被我掐的地方都开始变得青紫起来,她痛苦地吞咽不停,“随着死的人越来越多,通番的人也不敢再滥用海罐头,但是他们同样也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剩下的药剂,只觉得此物不祥,烧了又担心会毒害更多人,于是,他们便想到了用某种镇邪的方法,将那些药剂通通封入了这些海罐头里,海罐头上记载他们咨询了高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将这些海罐头永远封存在海底,不被人发现。”

乌那格笑笑:“不至于是找了条鱼吃了这些罐头吧?”

宋玲摇摇头:“大鱼墓是民间流传下来的说法,应该说确实是和鱼有些关系,但却不是一条大鱼,而是无数条鱼,可能是有人撞见了他们将棺材落水,所以才流出了大鱼墓是个墓的传闻,实则大鱼墓是放着海罐头的棺材,通番的人在棺外又养殖了一层珊瑚做椁,以此来确保绝不会有人发现海罐头的存在。”

赵大有想了一会儿,似乎觉得这个事情真的有实施的可能,皱眉道:“养殖珊瑚是可能的,而且珊瑚的寿命非常长,深海珊瑚寿命可以超过四千岁......但是即使这样,也还是解释不了,为什么海罐头每次被捞起来的地方都不固定,而且只在固定时间可以捞到。”

宋玲道:“我们现在推测,大鱼墓的原身是鱼,珊瑚棺可以吸引鱼类进驻,珊瑚棺的外壳被造的易进难出,大型的珊瑚鱼类进入之后会被困住,有些能脱出,有些不能,但不能成功脱出的鱼类尸体又会变成吸引新的鱼类进入的诱饵,每年到了洄游期时,被困在珊瑚棺中的鱼便有可能会拉动整只棺木进行位移,在当初来看这个想法是很巧妙的,就像是七星疑棺,从根本上是为了掩人耳目,如果能让在海里埋藏的东西动起来,那就永远不可能被人找到......”

“这么黑科技?”

我听得满头雾水,本来以为赵大有立马就会用她的科学知识反击,然而她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如果说这是一套完整的共生系统,像是海鳗,平时就会藏在珊瑚岩下,全长可以到达两米,而且有季节洄游的习惯,假设这么长时间,棺木还是可以被拉动的话.......”

乌那格生在草原,对海里的事情自然是一窍不通,奇道:“赵姐,这不会真的可以操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