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君(第3/3页)

新皇拿起奏折,仔细翻阅一番后说到:

“折子很不规范,既没写明匪患来源,也没写他们具体劫了多少财,杀了多少人,只说他们为祸乡里,屠戮百姓。”

王柄权点点头,平静道:

“安俸县,隶属路宁府,当地县令和府台是连襟关系,二人勾结当地豪绅,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单就县令一人便掌控了全县近一半的土地。

这些年被他害得无家可归的百姓不在少数,折子上那些被他砍了脑袋的暴民和山匪,分明就是土地被强占的普通百姓。

就算其中真有匪寇,也大多是被逼到走投无路的穷苦人。”

新皇闻言面露骇然,他一直以为中州丰收,当地百姓一定可以过个好年,不想这些竟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王柄权继续说道:

“那些被侵占了土地的百姓,若是身强力壮愿意当个佃户,倒也能熬过这个冬天。至于一些老弱病残,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知大雪过后又要冻死多少人了。

许多想要上京告御状的百姓被中途截下,按暴民论处了,个别运气好的熬到了京城,又被朝中与此事有所牵连的官员给暗中除掉了。

整个路宁府的百姓,几乎没有不骂皇上的,可皇帝又能知道些什么?”

“而且不仅是路宁府,许多地方都有官家侵吞土地的现象,还地于民,已是刻不容缓。”

王柄权说完,便静静注视起对面年仅十四的孝存帝,后者听到此处沉默了,他不知道王朝看似繁荣的景象下,究竟隐藏了多少阴暗。他沉默许久,才终于开口道:

“此祸非在某一官员,而在吏治,在查处不严,在官官相护。”

这个从小便长在皇宫的孩子,只知百姓苦,却不知苦到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他在王柄权看不见的地方死命攥紧了拳头,吏治需改,迫在眉睫。

王柄权见状目露赞许,眼下这位小皇帝,或许可以成为不输前面几位帝王的明君。

……

良久过后,心情平复的小皇帝问到:“皇叔是如何知道那些官员什么秉性的,甚至连一个县令侵占土地都知道?”

王柄权微微一笑,淡淡道:

“圣贤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前我不以为意。

这几年闯荡了不少地方,东南,西北,西南都转了一圈,了解了许多风土人情,也道听途说了许多事情,也算对中原一知半解了。

像是路宁府的事情,便是听当地百姓讲起的。

皇上倒也不必太过担心,凡事都要讲求个循序渐进,路宁府一事我已经派人去处理了,朝堂上那位牵涉其中的大员,过几天也会找个理由将他降职外调。

不过正如陛下所言,此祸根在吏治,需尽快处置。

虽说被百姓骂的官不一定是昏官,但被所有人夸的一定是好官,所幸在回京途中遇到一位,这才知道真正的父母官该是什么样。”

王柄权平静的一番话,让孝存帝打心底佩服起这位皇叔来。

“有朝一日,我也要像皇叔一样,将整个王朝都走一遍。”

王柄权闻言含笑点头。

……

“皇叔去过那么多地方,一定经历过不少趣事吧?”

“想听?”

“嗯。”

“先批完折子,我慢慢给你讲。”

“好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