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清要完?(第3/4页)

问题是能执行得了吗?

杨太后蹙着秀眉,思考了半天,这才说:“哀家的兄长如果得知皇上已经龙驭宾天,而且还将垂帘听政的大权交给哀家,他是一定会出手的!

至于吴应麒……相信他也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陈师傅,要不你亲自走一趟山西,去和吴丞相好好说说,如果他愿意出兵直隶,山西可以让给他!”

……

北京外城,皮条营胡同,杨国舅府。

就在杨太后派出的使者日夜兼程赶到北京的时候,这座大清的天子之城内,气氛也有那么点剑拔弩张了!

现在的北京城内,出现了两股势力的对峙。

一股是以杨起隆的“北洋军”为支柱的汉人势力!北洋军是随着杨起隆开进北京城的,进城后又吸收了张勇的巡捕五营,总兵力达到了20000人。

他们现在主要驻扎在北京的外城,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南城。

而另一股则是以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科尔沁蒙古军”和索额图的“八旗新军”为支柱的蒙满势力。所谓的科尔沁蒙古军,其实并不都是科尔沁来的,也包括察哈尔、土默特等部的蒙古军,只是由科尔沁的亲王、郡王统一指挥,而且直接受科尔沁出身的太皇太后布木布泰节制。这支军队的人数大约有50000之多!

索额图的八旗兵就是八旗新军正黄旗的部队,人数约有10000。

科尔沁蒙古军和八旗新军正黄旗现在算是一伙儿的,一起驻扎在北京的内城,或者应该称为北城、满城。

也就是说,现在北京城内的蒙、满、汉三军相加总共有70000之众,如果加上杨太后手里的75000之众,就还有14万5000大军……这些基本上就是大清眼下能凑出来的全部实力了。

如果这14万5000大军真的还能团结一致,打败突入直隶的罗大为,还是可能做到的。

问题是……这满、蒙、汉三方,又怎么可能是一条心呢?

在杨国舅府内,杨起隆、张勇、王进宝、赵国栋、施琅等人,正聚在一间书房当中,传看着一封太后懿旨,这五个人的脸色可都有点复杂了。

因为杨太后的遗诏透露出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康熙的军队在山东遭遇惨败……败得他自己都没了!

二是杨太后垂帘听政,而且已经控制了康熙留下来的残部约8万大军。

三是现在形势危急,必须密不透风,并且集中力量打败突入直隶的明军,大清才能有一线生机。

如果把这三个信息综合一下,又能总结出一条最为关键的信息。就是:大清要完!

杨起隆的书房之内鸦雀无声。赵良栋、张勇、王进宝、施琅,全都愁眉苦脸的看着这位国舅爷,似乎在等他拿个主意。

屋子里边静悄悄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杨起隆叹了口气:“如果小弥能回到北京……大清的残破江山就该我杨家做主了!诸位……这买卖还能做吗?”

“能!”施琅说,“国公……烂船还有三斤钉,何况那么大一个大清朝?即便再落魄,也还是能榨出一点油水的。现在太后手中,可还有八万大军呢!

另外,山海关之外,也还有几百万人口……如今的关外,那可是人以稀为贵呀。

国公爷若想有个高句丽国,就得拿下这这些大清的遗产……要不然,咱们就只能学耿精忠,远走新大陆了!”

杨起隆龙沉吟着点点头:“大清的遗产好是好……可是老太后和索额图能配合咱们吗?”

“国公爷……下官可以试着游说一下老太后。”说话的是那位瘫子大将军兼战场诗人张勇。他当了好多年的九门提督,和老太后布木布泰哪里还说得上话。

杨起隆思索了一会儿,将杨小弥的懿旨交给了张勇:“张大哥,你带着这封懿旨入宫吧!”

“国公爷,你要把这封懿旨给……”

“给老太后看看吧!”杨起隆说,“这事瞒不了老太后的……康熙和老太后之间一定有咱们不知道的联络路线……而且康熙给老太后写的信应该是亲笔!

咱们把这事儿原原本本的摊在老太后面前,让她自己选吧。这个大清朝终究是她家的……如果她都不在乎,我这个外人在乎什么?我大不了就是退居朝鲜,一个朝鲜国王还当不了吗?”

其实,杨起隆早就可以当朝鲜国王了!他可是带领着朝鲜军队入侵日本的朝鲜国大英雄!

现在已经有不少朝鲜大儒考证出杨起隆的祖先杨坚、杨广都是朝鲜人……所以他们才要和高句丽死克。

那分明就是为了打回老家去!

总之,杨起隆已经有了一顶随时可以戴在脑袋上的王冠。

而且大明早就分他当了隋国公……这摆明就是希望他自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