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常宁,皇上驾到!(第2/3页)

淮北淹了,共和大明还可以承受,若是淮南也淹了,北伐恐怕就真要延期了。

而为了“防洪”,大明这边就在位于“河北”(黄河北岸)的邳州修建了邳州大营,作为北伐军的屯兵、囤粮之所。在北伐军正式踏上征程前,需要在邳州囤粮百万石!

由于黄河新河道的出现,运河目前只能通到位于黄河南岸的徐州,由徐州到邳州的这一路,就只能靠马车、骡车一车车拉过去了,运输的压力很大。

而邳州往北的北伐路线虽然是沿着运河线一路北推,但是黄河北岸的运河现在已经不能通航了,所以运河的作用就是一条宽大的壕沟,可以用来保护明军的后勤线。

根据计划,明军将会依托“废运河”构筑一连串的堡垒,以确保后勤线的安全。

而由徐州到北京的这一路……将近1500里的运输线,就只能依靠四十万民夫驱赶着骡车马车来维持了!

当然了,明军也可以在山东境内筹集到粮草,但是能筹集到多少,却不大好说。至于进入北直隶境内后,恐怕就没办法因粮于敌了。

而对于靳辅来说,虽然知道黄河大概率会被扒了,但只要黄河一日没有被扒,他就尽可能利用徐州-淮安的运河来为北伐军运粮……多运一点是一点!

与此同时,他也得紧盯着黄河,特别是水位……如果水位突然下降,那极有可能是上游出现了溃坝!

所以靳辅每天上午都要听一次黄河水情汇报,但是今天都快到饭点了,水情报告却还没到!

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靳辅正着急的时候,门外突然冲来一个浑身都被秋雨淋湿了的官员,人还没有进屋,声音就已经先到了:“不好了……不好了!黄河水位大降……上游很可能决口了!”

原本闹哄哄的签押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向了河道大臣靳辅。靳辅则望着那个刚刚从外头冲进来的官员,抖着声问:“水位下降了几尺?”

那官员摇摇头:“不是几尺……是几丈!”

“几丈?”靳辅眼前一黑,差一点就晕了,“完了,完了……上游决口了!快,快派八百里飞递给邳州的大将军送消息!

再派人去催一催第十一批和第十二批的运粮队,让他们一定快一点,时间不多了!

还有……赶快派人去淮安的河道衙门……现在要全力盯防淮河南岸大堤……万万不能有失!

对了,赶紧派人去请徐州知府和徐州总兵过来!”

“是!”

河道衙门底下的官员还是非常干练的,靳辅才吩咐完,就各自领了差事去办事儿了……一个个都跑得飞快,好一个十万火急啊!

……

河南省会,开封府。

抚远大将军恭亲王常宁这几天也在自己的将军行辕内团团转——他已经有五天没有收到嫂子杨皇后的亲笔信了!

常宁和杨小弥的关系一直比较亲近,在福全倒台前,他们还是正常的叔嫂关系,并不十分地亲近……而在福全倒台后,常宁一开始还想让康熙把杨小弥分给自己为奴。

唔,哥哥倒台了,他就想让嫂子给自己当包衣奴才,这可真是亲兄弟啊!

可谁知道康熙也不学好,到了北京后就把嫂子给霸占了,还封了皇后……这下常宁就没招了。好在后来康熙又来了个“麻子西征”,而他这个恭亲王又和嫂子杨皇后一起摄政,这下他就能好好和嫂子亲近了。

于是叔嫂合谋,把持大清朝政好几年,直到康熙回朝。

在康熙回朝之后,常宁和杨小弥之间,依旧保持着暗中往来,哪怕常宁当了抚远大将军到河南主持军务了,还每两天给嫂子写封信,而杨小弥也是有信必回。

叔嫂之间,依旧是灵魂伴侣……

可是在过去五天,常宁都没有得到杨小弥的信!

难道杨皇后出事儿了?

常宁越想越着急,急得都快吃不下,睡不着了。

他正在自己的书房里面干着急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了巴海的声音:“五爷,五爷……出大事儿了!”

巴海和常宁是一党的,当然也知道常宁一直在馋杨皇后……常宁和杨皇后失了联络之后,还和巴海商量过要不要联合杨起隆一起起兵救嫂子?

当然了,这事儿给巴海否了。杀哥哥,救嫂子……听着就像有奸情啊!以这个名义起兵,下面的人怎么可能跟从?

而且杨小弥也把康熙哄得不错,康熙还和她“二圣临朝”呢,常宁瞎起什么劲儿?

不过常宁这会儿听说“出了大事”,马上就意识到可能是杨小弥出事儿了,脱口就问:“巴海,是不是我嫂子被圈被废了?”

听见这位王爷的问题,巴海都无语了,什么时候了?还在惦记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