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拉氏,恭亲王,八大臣和天可汗西征!(第2/3页)

他点点头:“那就是上都……上都开平府,我大清和大蒙古的草原之都!”他有点儿慨叹地说:“此城最初是元世祖忽必烈所筑,乃是为其北控草原,南侵中土的根本之城。他的大元朝也兴于此地!后来上都为红巾军所破,先屠后焚,再不复昔日繁华,而大元也在数年后北遁草原。现在朕已经重筑上都开平,今后我大清也将会和忽必烈开创的大元一样……北有草原,南越长城,进退自如!”

他又转眼看着那些蒙古包,笑着道:“朕的噶尔丹安答和漠北、漠南草原上的各部王公看来都到齐了……这次朕要和他们商议西征之事,如果一切顺利,今年秋天,朕就要率兵西进到准噶尔草原,明年就将推进到钦察草原了。”

杨小弥一蹙秀眉:“皇上,您要跑那么远?那么大清怎么办?北京由谁来守?”

康熙笑道:“北京就由你保着大阿哥、二阿哥留守……朕还会让恭亲王留下辅佐你,还会从八旗当中挑选八位辅政大臣。”他的语气突然变得沉重了起来,“朕如果有什么万一,他们八个就是顾命大臣!”

有那拉氏,有恭亲王,有顾命八大臣,还有幼主临朝……真是让人放心啊!

杨小弥却是一脸忧心忡忡的,“皇上,瀛台的那两位……”

“他们……”康熙平静地说,“他们会和朕一起西征!小弥你就放心吧!”

“哦,那妾身就放心了!”杨小弥极力掩饰着自己的……“不放心”,又望着那些草原上的蒙古包,“皇上,您也要小心那个噶尔丹!妾身听说噶尔丹是草原英雄,有一统蒙古之志!”

“朕知道!”康熙道,“他的确是草原英雄,但是蒙古已经不是那个蒙古了……吴世琮在西域使了一成功力,就把他的准噶尔大军打得落荒而逃,要不是那次吴家志在东南,这位英雄已经作古了。而西北方的罗刹,更是蒙古人的克星!如果没有朕,准噶尔根本蹦跶不了几日。”

他正说话的时候,前头的蒙古人的营区上空就是一阵烟尘扰动,接着就看见无数穿着华丽的蒙古袍子的骑士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乱纷纷的迎了出来。

康熙提高嗓门,大声命令:“火枪骑兵……严阵以待!”

……

夏日的生趣也渐渐在长安城内浓郁了起来。原来一向干燥的天气,现在也渐渐变得略微有点湿润温暖。在去年刚刚经历了噩梦般失败的吴周的官员和府兵,现在有点缓过来了。长安的街头上,也开始出现大队背着燧发枪,昂首挺胸来去的军人。

另外,在长安的大街上,还出现了久违的来自西域的胡商,牵着他们的骆驼,成群结队进入这座传说中的“天可汗”居城。

由于这些胡商,还有从湖广一带撤退过来的吴周府兵的到来,这个夏天,长安的活力还比去年、前年时更足实一些儿。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也从原来的“新三国”变成了“天可汗西征”。

“新三国”看起来还是能维持一些日子的,毕竟在“新三国”当中占有“曹魏”地位的是大明这个东南政权,历来起于东南的王朝要扫荡东北、西北,总不是那么方便。就算现在的大明已经可以肩线膛之枪,撵青铜之炮。但是马儿总得慢慢养起来吧?

所以吴周这个“蜀汉”还是有机会的……如果可以通过西征壮大自己的实力,成为天可汗之邦,还怕不能三国归周?

况且,现在吴周的情况,比历史上的“蜀汉”那可强了不少。现在貌似是一个关云长拿下襄阳、南阳之后,再被东吴偷了家,然后诸葛孔明一出祁山还成功了的“大蜀汉”,有了雍、凉、益三州,再加上河南尹和荆州的南阳郡,还有部分南郡地盘。哦,还有西域都护府的地盘。

这也是让当年的诸葛孔明有了这样的“大蜀汉”,《出师表》都得笑着写了。

而更让“大蜀汉”吴周的府兵和百姓们感到形势正在好转的,则是和这些胡商们一起来到“天可汗”居城的察合台汗国的汗……司马依汗!

司马依……司马懿,来投“大蜀汉”了!

“大蜀汉”要不兴旺发达,那还有天理吗?

“司马依汗……这个汗怎么复姓司马?难道是东晋司马家的后裔?”

“许是司马懿的子孙吧?大概是当年五胡乱天下的时候跑路去西域的。”

“可是我怎么听说这个司马依汗他是蒙古察合台汗国的汗,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的后裔?”

“那……就是孛尔只斤·司马依?这个名儿也是个吉兆啊!司马懿以礼来投,蜀汉焉能不兴?”

“对,对,是挺吉利的……看来这一次天可汗西征一定可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