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奉旨投降,秦桧太多了!(第2/4页)

二是现在李忠王和吴三桂的换地已经完成了,老王爷的三万大军可以走陆路从黄州来安庆和咱们会师。老王爷的军队是训练有素的精锐,而且还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只要他们到了安庆,不仅安庆可以很快拿下,对安徽高官江南岸地盘上的耿家军也会有极大的震慑!

到时候只要耿敬瑭阴谋暴露,咱们就可以一举将之铲除!

三是咱们还可以看看定王殿下的反应……耿精忠要篡的可是朱家的皇位!”

“好!”李中山点了点头,他已经明白了周昌的意思。

周昌的意思是先让耿精忠去浪去作去暴露,李家父子只管勤勤恳恳打安庆打九江,同时再搞一个“忠、英、南”三王会师,到时候十几二十万劲旅往南京的上游一压,就问耿精忠的手下还有那群和耿精忠合作的鞑子怕不怕?

与此同时,还可以看看定王朱慈炯能有啥高招?

“督师,督师……”罗大为的大嗓门忽然从李中山等人议事的都堂外传来了,“末将抓到姓靳的汉奸了!”

靳辅抓到了!

之前淮西红巾军打破庐州府的时候,这位安徽巡抚在亲兵的死命保护下突出去了,罗大为就带着兵去追,现在总算捉回来了。

李中山哈哈一笑,站起身就往外走,一边走还一边说:“紫垣兄,你在外面吗?你可受惊了!”

紫垣是靳辅的字号,而李中山和他这么亲热的原因,是因为此人是个很有名的治河小能手!

眼看就有领导东南的李中山,现在可指着他帮忙解决淮河、黄河的水患——这黄淮水患外加一个永远修不好的运河,历史上对于明清两国的国力消耗极大!

淮河两岸的大平原本来应该是盛产粮食的富庶之地,但是却连年被水淹,最后都淹成捻军老区了!

而大清朝花在河工上的银子平均一年就几百万两,二百多年花了小十亿,却毛用没有!

这个大坑必须得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给填上!

……

苏州,拙政园,大清两江总督官署驻地。

两江总督,钦差督办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五省军务,江东大营管理大臣,安亲王岳乐的都堂之内,这个时候正是济济一堂,气氛压抑。

岳乐现在还是大清的官,不过他已经依着和耿精忠的密约,从南京城下撤军,并且放弃了镇江、常州二府,还把江北大营的军队和施琅的长江水师都撤到了苏州和太仓境内。

另外,他的督署也从镇江迁到了苏州。

在拙政园内安顿好之后,岳乐就让人招来了江苏、浙江地面上的大清重臣要员,大家伙儿得一起商量一下怎么继续忠大清的问题啊!

现在江苏的江北地区是守不住了,所以江南清军和北京朝廷的联络就只能靠海路……不过考虑到郑家水师的实力,这个海路用来通信还行,运兵就别想了。

因此江南清军以后就是孤军了!

孤军要怎么坚持?

还有,如果要诈降,又怎么保证诈降过去后不被耿精忠吞并?

如果耿精忠真的谋朝篡位成功,那么大家伙儿是当“耿朝”的开国元勋,还是再跳回大清当三臣?

以上这些事儿一定得好好商量!

可是在岳乐将诈降当大清版活姜维的事儿和大家一说,底下这些大清忠臣一下都哑巴了。

历史上的真姜维都没好下场……现在还学姜维?这不是作死吗?

另外,满洲人、蒙古人还有少数的铁杆汉奸,当然是可以诈降的,可是下面人呢?他们会不会真降?

如果下面的人都真降了,那上面的人怎么办?大家伙儿押在北京的家眷怎么办?

都堂之内,一片死寂。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大清第一奴家出身的范承谟叹了口气,开口道:“王爷,咱们可以诈降支持耿精忠……但必须要奉旨!”

什么?奉旨投降?谁能下这样的旨?

岳乐摇摇头:“觐公,皇上和摄政王怎么可能下这样的旨?”

虽然尚之信那天催他给福全上启本说明要当姜维的事儿,他也答应了。可是最后却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这个启本到现在只开了个头。现在又听见有人要奉旨投降,他也只有哭笑不得了。

“金朝的皇上和摄政王就曾经下过这样的旨!”范承谟拈着胡须道,“安王难道忘记了秦桧吗?”

“秦桧?”

“秦桧原是宋臣,但是在靖康之难后就已经当了金臣,他逃归南宋再去当宋臣,一定是奉了旨的。所以秦忠献公其实是金朝第一忠臣啊!安王,您现在是要当大清第一忠臣吗?”

啊,活姜维变成活秦桧了!

安亲王岳乐差点没拿去茶碗砸范承谟这个狗奴才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