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赶到(第3/5页)

他往后看了一眼,没看到燕府的管家和家丁,神色顿时冷了下来。

“我没事。”顾璋抓着他的手反问道,“是官府已经将人都带走了吗?”

顾家人都担心不已地凑过来。

秋娘眼里一下蓄满了泪水:“小石头,你不是考试去了吗?”

顾大根也小心守在侧边,用手护着他,听他问,苦涩道:“官兵是早上来的,我们听姜大人的,就留在院子里。没人来问,真的多亏了你师父。”

顾璋从身后解下包袱,递给姜武:“姜武叔,这是这次考中童生的身份文牒,都加盖了官印,拜托你送与他们家属。”

姜武瞳孔紧缩,瞬间明白顾璋为什么会风尘仆仆的样子。

距离府试放榜才几天?姜武心疼,急行军的苦他吃过,他当时都差点没扛下来!

小石头平日里嘴巴挑剔、穿衣服也要买好的舒服的、屋子里还种那些精致漂亮的花花草草。

那样的苦和累,小石头怎么扛下来的?

“你还出去做什么?”姜武皱紧眉头,拉住想往外走的顾璋。

顾璋:“虎头也考上了,我要趁人没走远,把人追回来。”

“我送你去。”姜武道。

顾璋摇头:“我自己去就好,姜武叔赶紧把这些文牒送去县城,他们的父母也都等着盼着。”

他推开姜武,往外跑去:“爹娘,我去帮虎头送文牒,马上就回来。”

顾大根跑两步追出来,喊道:“往村子西边走了!”

“小石头,娘在家给你烧水,送了文牒就赶紧回来。”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我家小石头行善积德,这是做了天大的好事,您可一定要保佑他平平安安的。”

顾璋骑马追出去。

马比人快多了,一刻钟的工夫,他就追上了村长他们。

他们远远的吊在征兵的队伍后,依依不舍地跟着走,送别亲人。

顾方正听到马蹄声回头看,“小石头?”

顾璋喊道:“村长,虎头考中了!”

顾方正眼里顿时爆发出亮光。

顾璋没下马,直接从分开的人流中穿了过去,直直朝着应征队伍骑去。

顾方正直接跑起来,村长家的人都撒丫子跑起来,追着顾璋枣红色的马儿,朝前飞奔而去。

兵卒听到动静,拔刀警告:“来者何人?”

顾璋掏出怀里的两份文牒,举起朗声道:“吾乃明盛四年童生,按宣朝律法,家有功名者不征。”

“骗谁呢?哪有你这样脸嫩的娃娃考上童生的?咱宣朝最年轻的童生,也是十三岁才考上的。”

县城的衙役倒是想起了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县案首。

有衙役上前,小声对兵卒说了些什么。

那兵卒听完,抬头看了马上的顾璋一眼:“把你手里的文牒给我看看?”

顾方正跑过来,闻言连忙从顾璋手里接过文牒:“大人您看!这是我儿考中童生的官印文牒。”

兵卒对顾方正这个村长有印象。

说是孩子去府城考功名了,一家人求了半天。

他低头仔细看文牒上的官印。

宣朝官印有两重防伪,一是印记有特殊符号,若任何私人铁匠铺敢锻造这个图案,就是株连九族的死罪。

二是印泥中加入一种昂贵且罕见的颜料,那处矿产把持在皇家手中,以保证不外流,每年分发到各地都是有数的。

这种颜料颜色特殊,几乎无人能仿。

兵卒一眼就辨认出了真假。

他深深地看了顾璋一眼,又回头小声问拿着纸笔登记的文官:“今年去府城考童生,什么时候结束的?”

那文官回答道:“有些时日了,不过算放榜的话,应当是三天前。”

兵卒呆呆地张开嘴巴,倒抽一口凉气。

三天前?

他当年在边关打仗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急行军过。

从这里到府城,竟然三天就赶回来了?!

兵卒再看向顾璋,眉毛微抬,侧头对下属道:“把人带出来。”

“可我们是不是该回去请示一下,或者等户籍册更新?”衙役犹豫道,毕竟户籍册还没更新,他们这样少一人,回去不好交代。

“放人!”

“是。”

顾方正有些诧异,不知为何这个兵卒头头为何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

竟然不找他们麻烦,那衙役的话他都听见了。

他下意识看向身边的顾璋。

顾璋静静矗立在枣红色马儿旁,眉眼冷硬,神色专注。

发丝有些凌乱,衣袍沾着点灰尘,眼底有淡淡的疲惫,却看不出太多狼狈,只让人觉得身姿挺拔,仿若深深扎根于岩石上的劲松。

虎头他爹从应征队伍中被放出来。

顾方正眼眶一下子红了。

“爹。”

“多亏了小石头赶回来。”顾方正声音都微微哽咽,“还不谢谢人家。”

还不等虎头他爹道谢,不远处被兵卒衙役带着向前的人群突然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