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第2/3页)

梁九功不敢在皇帝写下圣旨时偷窥,这是规矩,他要是犯了,不知有多少个奴才想要顶替他的位置了,因此他也不知道皇上在圣旨上写下更改玉牒,四阿哥生母为佟佳贵妃等等内容。

皇帝写完圣旨后让其晾干,良久才收起来。

他并没有颁布圣旨,只是仔细收起来,他现在顶多是动了私心打算让表妹得偿所愿,但颁布圣旨这种事,还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说吧。

至少得等到他选定新储君之后吧。

有新太子在,这事也能改得妥帖,像是表妹进宫的年纪得稍稍改变一下,出生年月也得改,与老四的年纪间隔至少还得再添个三四岁,至于这些改动下来,德妃会因何缘故升嫔,康熙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早些年他头次大封时,有些妃子压根没有生养过,也照旧被他封为嫔了,就当德妃也是因为得宠被封嫔,在这之后,德妃接连生下几个孩子,被封为妃也是理所应当。

大不了等有了新太子后,他再嘱咐太子给德妃升一升妃位,就算弥补德妃了。

现在的康熙万万想不到四阿哥将会是他选定的继承人,或者说,他以为四阿哥更改生母这种事不算大事。

是啊,皇子阿哥生母玉牒更改在皇帝眼里确实是可以控制的事,只要阿哥是他亲生骨肉,有些事根本不算事,不过是换个额娘罢了,德妃不缺儿子,但如果换做是新帝生母,那就不是件小事了。

倘若康熙知晓后来发生的事,兴许还是会让新帝生母变个人,但至少不会这么轻易做决定了。

……

康熙五十二年,皇考淑惠妃病逝,康熙心里唏嘘,同时也深感自己身体大不如前。

他几个儿子的表现都入了他眼里。

但都没有让他太满意,当然老八几人是不在他考虑范围内的,在太子刚废之际就想着储君之位了,无情无义,狼心狗肺,他不缺儿子,没必要考虑这种儿子。

康熙骂起自己儿子来毫不客气。

除开被囚禁的老大,被废的老二,早些年在对战准噶尔时毁了容貌的老五,以及有腿疾的老七,以及不作考虑的老八老九老十等人,还有汉妃所出的十五十六等人,在十四之后出生的阿哥几乎都是汉妃所出,且年纪尚小,康熙对此不做考虑。

若是让这些年纪小的阿哥上位了,这哪还压得住朝廷官员以及他那些年长的兄长。

因此真正被皇帝考虑在内的只有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以及十二阿哥胤祹还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但十二阿哥打小被奴才抚养长大,生母身份低微,对皇位没有一争之力,皇帝也是不考虑他的。

哪怕皇帝说自己不缺儿子,但实质上能考虑的儿子只有那么几个罢了。

康熙越发年老,就越发喜欢养生之道。

李沐跟在他身边六七年了,给他调养身子,皇帝脾气比原身记忆中的模样好了不少,大抵是身子骨比原定发展中还好一点的缘故吧。

四阿哥现在已经被封为雍亲王了,和硕亲王能有两个侧妃位,雍亲王所统领的汉军镶白旗旗下奴才年羹尧大有出息,被皇上看中授予官职,雍亲王特地向皇上求娶年羹尧之妹年氏为侧福晋。

康熙看在眼里,也明白自己这个儿子的心思,但老四所作所为不算越矩,他可亲自赐婚年羹尧之妹为老四侧福晋,左右老四娶自己旗下的奴才为侧福晋也算是给年家脸面了。

在皇帝心里,不管年羹尧官位多高,自己儿子能娶他妹妹为侧福晋都是抬举,毕竟抛开这些年皇帝对阿哥们的呵斥冷待,皇帝本质上挺纵容自己儿子的,李沐冷眼旁观,如今朝廷形势挺明显的,八阿哥等人自知皇上没有册封自己为太子的心思,便特地支持十四阿哥胤禵,算是十四阿哥党派了。

而十三阿哥胤祥早些年因太子波折受了不少罪,如今一心向着四阿哥胤禛,属四阿哥党派,三阿哥背后都是些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且三阿哥在太子再废之时心生惧意,对皇位好似没了觊觎心思,因此三阿哥算不上大威胁。

朝庭形势成了以十四阿哥为首的十四阿哥党派,以及以四阿哥为首的四阿哥党派,这兄弟俩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相争起来必然会骨肉相残。

两个阿哥各有各的优势,在年纪上,十四阿哥年轻,更适合为储君,而在心性上,十四阿哥未必比得过四阿哥,而且八爷党只是支持十四阿哥,不会将全部筹码都放在十四阿哥这里,因此在势力上,十四阿哥是比不过扎根朝廷多年的四阿哥的。

如今就看德妃怎么想的了,德妃作为两个阿哥生母,没有理由察觉不到两个儿子变化。

她还想利用德妃在所有人面前撕破脸,唯有这样,一切才能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