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第2/3页)

那些被强征来的百姓听到“故乡”二字,纷纷哭了起来。

一时,沈不变这大营,到处都是悲伤的哭声。

萧遥听得揪心,但是也不好打断他们,因此只默默地听着,打算先让他们发泄片刻。

孰料那些百姓哭了几声,便纷纷道:“将军,我们的故乡叫沈贼毁了,我们想跟着你……”

但也有人哭道:“我想回去,纵使故乡被一把火烧了,我也得回去瞧瞧我的母亲和妻儿如今安在。”

“爹,娘,安娘,你们瞧见了么,沈贼死了!沈贼终于死了!你们不必挂念我,安心去投胎罢,将来有缘再做亲人……”

萧遥见许多青壮年哭得跟泪人似的,更有一些十来岁的少年用青涩的声音呼唤自己的父母,眼圈很快红了。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下定了决心。

不再龟缩在某一处,不再只管一亩三分地,而是领兵,与其他将领一般,逐鹿中原!

因为,她不想在未来的岁月里,频频看见眼前的惨状。

这片大地来往的势力,昨日是王守江,今日是沈不变,来日又不知会是谁。

皇室衰微,无数野心家举事,打算逐鹿天下,他们丝毫没有将人命如草芥的老百姓放在眼里,随意抢掠,随意杀戮,随意强征入伍,随意侵占土地,如同无情的铁犁一般,将这片大地都犁了一遍又一遍,犁出饿殍遍野尸骨如山。

既然无法避免战乱,那么,就由她来结束这一场战乱,尽快恢复秩序罢。

从前想做反贼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是怕自己加入征战,对百姓而言又是一场灾难,可是如今看来,还不如加入,速战速决,尽快将损失降到最低。

萧遥有这个自信,或者说她要求自己必须有这个自信。

收回思绪,萧遥让王五郎将投降的一千多人从陆路带回王家村,自己则先行乘船赶回去,进行接下来的部署。

她回到王家村一个时辰后,追击清风寨的王三郎和王七郎回来了,不仅带来了全歼的好消息,还将清风寨这些年抢劫的粮食和财物都搬了回来。

王三郎喜不自胜地道:“将军,想不到这些山贼如此富有。我回来的路上打听过了,在我们王家村方圆50里还有两个山贼窝,不如都打了罢?一来可以为民除害,二来可以赚些粮食钱财。”

萧遥点了点头:“打。不过再等等,我分批让你们带兵去打。”

在王五郎将一千多投降的小兵带回来之后,萧遥将之打散,放入其他队伍中,每一千人设千夫长,千夫长下设百夫长,由王三郎、王五郎、孙四郎等已经胜任都尉的统领。

而两个山贼窝,则由王三郎和孙四郎各带一小队人马前去练兵。

因为打算真练兵,所以萧遥要求带去的人数不多,而且不得有人员牺牲。

因为人数不多,条件苛刻,王三郎和孙四郎果然没能歼灭山贼,都气哼哼地赶回来求萧遥多给点兵马。

萧遥铁面无私地拒绝了,又让王五郎、王七郎同样的人马过去练兵,同样要求不许有人牺牲。

待所有都尉都练过了,萧遥宣布第二轮练兵开始,这一次,哪支队伍赢了,便记一功。

王三郎、孙四郎等全都激动坏了,一个个恨不得马上上,不过这一战关系着功劳,所以他们都不像上次那般蛮干,而是结合萧遥平时训练他们时使用的阵型和兵法,认真做准备。

因大家都想第一个去,不肯相让,萧遥便决定抓阄决定练兵顺序。

最终,是王五郎和孙四郎取得了胜利,灭掉了山贼。

萧遥召集三军,在三军跟前奖励王五郎和孙四郎带领的人,又鼓励失败的几个都尉,随后大家饮酒庆祝。

席间门,王五郎和孙四郎两个忍不住跟萧遥提起那些山贼其中王五郎说道:“我率军攻上去时,那些山贼哭着说,兄弟,给个痛快罢。这来来回回的打,着实可怕。”

孙四郎则说道:“我打那个寨子倒不是这么说的,他们打了片刻便投降了,一边投降一边问我,是不是冥军,打地府上来寻仇的。我听得生气,当场便结果了几个领头的。”

萧遥听了道:“如此看来,都是无恶不作的,你们杀得好!”

灭掉这两窝山贼窝之后,萧遥更加努力练兵,不仅让手下操练身体和阵营,还培养他们的忠心和纪律。

在这一季作物即将成熟之际,北边一姓孙的将军带领着两万大军,准备南下劫掠王家村附近所有村子即将成熟的作物。

萧遥不愿在有农作物的地方作战破坏粮食,便率领操练多时的大军一起北上,与孙将军的两万大军于十里原相遇,展开了决战。

因不知孙将军大军的水平,萧遥先让麾下大军摆下防御的方阵,中军主兵力在内,盾牌、枪兵在外,弓箭手辅之,层层布防,将军队变成一个防御性极强的堡垒,抵御孙将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