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第2/2页)

林桑青揉揉鼻子,“没有……我没有找到她的尸身。”

小巧精致的鼻子微微一皱,淑妃不屑转过身,轻飘飘吐出三个字,“没心肝。”她抱着胖乎乎的奶狗缓步离去,长长的月白色裙踞拖拽在地面上,像半空中漂浮的云彩,脖颈如天鹅般修长白皙,脊背不用刻意挺便已经很直。

目送她和越姑姑消失在视线中,林桑青枕着手臂,重新躺回被太阳晒得暖暖的青草地上。

淑妃她,似乎像一只被摆在台面上的傀儡,总是昂着头颅,看上去高贵又高傲,至于这只傀儡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又有谁在乎呢。

淑妃是第二个主动提起枫栎的人,上一个是宁妃。

林桑青并没有卸下对淑妃的防备心。

在她和萧白泽牢牢将江山掌握在手中之前,宫里的每一个人都值得防备,淑妃她爹是权势滔天的季家家主,所以,她在防备的头号名单上。

端午节在日益一日的炎热中缓缓到来,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筹备,一场声势浩大的端午宴会即将在绮月台拉开帷幕,主人是心血来潮的太后,宾朋是乾朝达官贵人们的家眷和儿女。

按理说宫里的设宴之所是保和殿,每逢大节庆,保和殿的殿门终日不关。但太后一改常态,要林桑青把设宴之所改在绮月台,纵然心中满是不解,林桑青也只能按照太后的意思行事。

宾客的名单是由林桑青拟定的,太后做最终定夺,是以最后到底请了哪些人来赴宴,林桑青不是十分清楚。

大宴当日,晴空万里,乾朝的山河笼罩在艳阳天下,一派盛世欢歌的好景象。喧嚣的鼓乐从辰时便开始吹奏,乐声有几分宫廷的华美,又沾了些许民间的热闹,既高雅又接地气,是林桑青特意请绮月台的乐师新排的。

怕出什么差池,这一日林桑青早早便起身到绮月台,赶在宾客们陆陆续续赶来之前再仔细巡视一番。

绮月台看上去一切正常,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萧白泽特意派了一队御林军在此巡逻,当然,用的还是太后的名头,说是怕出什么差错,惹太后不高兴,所以才派兵在此巡逻。

林桑青心里清楚,所谓怕出什么差错惹太后不高兴的话是箫白泽说给外人听的,他其实是怕这场由她操持的宴会上出什么问题。

他在用帝王的权利替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绮月台有御林军把守,应当没有人敢捣乱,要是真有人想搅和这场宴会,只能在饮食上动手脚。是以林桑青命梨奈和其他几个靠得住的宫女全程待在御膳房,寸步不离地盯着要上桌的菜肴,不给任何可疑的人靠近。

梨奈虽则看上去活泼好动,不怎么踏实靠谱,但她做事情很是稳妥,不若宠爱女儿的林相不会让她当陪嫁丫鬟。

饮食这一块有梨奈看着,林桑青完全可以放心。

再最后看一遍歌姬和舞者们为晚宴准备的助兴节目,亦没什么差池,林桑青终于安心。今夜准备的助兴节目重点在琵琶曲上,负责弹琵琶的是个年岁约莫三十左右的妇人,按理说宫里的乐师和舞姬到了一定的年纪便该自动请辞,把位置让给年轻人,这位弹琵琶的妇人已经过了请辞的年纪,但她仍旧待在绮月台,没有出宫请辞。

林桑青原本不解其中的原因,然而当听第一次听到她弹奏的琵琶曲时,她突然懂得了一些——她弹奏的曲子好似有灵魂,弹到热切的地方令人忍不住起身拍掌,弹到哀伤的地方让人眼眶湿润,心底不由得升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感慨,令人不舍她出宫请辞。

回繁光宫换晚宴要穿的衣裳之前,林桑青特意把弹琵琶的妇人叫到一边,面带微笑同她道:“你的琵琶弹得不错,背料是黑红木做的吧?繁光宫里有一只紫檀背料琵琶,应当是之前住在那里的妃嫔留下的,待晚宴结束后,你去繁光宫里把它取出来吧,赏给你了。”

弹琵琶的乐师喜不自胜,她抱着自己的黑红木琵琶,屈膝道谢道:“多谢宸妃娘娘。”

林桑青洒脱微笑,“谢什么,好马配好鞍,师傅的琵琶弹奏得这般好,合该用价值连城的紫檀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