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第2/4页)



  应该说乌钢也一直处在一个两难境地,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跟你在一起,我也很痛苦;但不跟你在一起,又觉得更痛苦。”

  老康的两难处境,主要是因为他的不育。当安洁车祸受伤,脸上留下疤痕,似乎为此失去生活勇气的时候,老康是两难的。向安洁表达自己的爱情,可以鼓起她生活的勇气,但也可能把安洁拖进一个泥坑;不向她表达爱情,又有可能真的使她动了死的念头。一旦表达了,他又陷入另一个两难境地:一直跟安洁走下去,有可能让她一辈子承受没孩子的痛苦;跟她分手,又可能会伤害她的感情。

  我想,这几个人物都选择了自己认为是较小的那一“害”,以求避免更大的那一“害”。他们选择的对不对,我们大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该他们自己来承担。(再笑)

  生活中遇到DILEMMA,是件很苦恼的事,可能怎么样做都是错,怎么选择都有伤害,怎么行动都有弊端,不然也就不叫DILEMMA了。但是故事中有DILEMMA,就有所谓“故事性”,“可读性”,“戏剧性”。这个故事之所以吸引了一些读者,引起了一些争论,打动了一些人心,博取了一些同情,就是因为故事里的人物经常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有人曾经问我:“你是怎么选择故事的?你认为什么样的故事能吸引读者?”

  说老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故事能吸引读者,但是我知道一类故事只能吸引一类读者。老少咸宜,人人爱读的故事,如果不是根本没有,那也是很少的。在黄颜贴《几个人的平凡事》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这种生活中的RAWMATERIAL会有人感兴趣。《几个人的平凡事》还不算完全的RAWMATERIAL,因为杨红的原型是好几个人。而我写的东西,则是完全的RAWMATERIAL,我所做的加工,就是砍掉我认为不必要写的东西。

  我写了几个故事被大家喜欢,我想有几个原因。一个就是我最先写的故事,包括我参与写的故事,是有关黄颜的,而他那时已经在海外原创坛小有名气了,他写的故事只是一方面,很多读者感兴趣的是他这个人,所以我跟着沾了光,吸引了一些读者。再往下,我的“名气”起了一定的作用,只要是我写的,再鸡毛蒜皮的事也有一些读者会跟读。

  第二个原因是我在写这些故事期间结识了一批知傻,大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一路紧跟,她们是我最忠实的读者和支持者,更是我的好朋友。

  第三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不少热心的读者积极跟贴,这些跟贴吸引了不少读者,很多人是一天来几趟,先看故事,然后跟贴,看跟贴,再然后看艾黄的回贴,看彼此的回贴,说不定再次跟贴,再次来看回贴。到艾园看贴跟贴已经成了很多网友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此感谢各位跟读跟贴的网友,还有兢兢业业把贴子转到其它论坛的网友。

  我知道《三人行》的故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搁到现在才写,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前段时间一直有别的故事要写,比如静秋的故事,因为想赶在老三逝世三十周年前后贴完,所以一拿到故事梗概就开写了。海伦的故事,是很早就拿到了的,而且很早就写了序,吹出去了,所以只好动手。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故事跟“十年忽悠”在情节上有相似之处,主要是老康躲避安洁跟JASON躲避艾米几乎是同样的理由,这一点使我犹豫了很久。

  我不是作家,我写的东西不是我的创作,所以我并不在乎重复我自己。从某种角度讲,我也一直在重复我自己,比如我写的基本都是所谓带有命运悲剧因素的故事,而且多半是男主人公的命运有悲剧色彩,比如艾伦被收审,老三患血癌,BENNY被通缉,老康不能生育等等。一群不幸的男人,一群好男人。

  有人曾经觉得奇怪,怎么好男人都被你遇到了?你自己的男朋友,你的女朋友的男朋友,你朋友的朋友的男朋友,现在又加上你网友的男朋友。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些好男人都是通过女性的眼睛看到的,是那些爱他们的女人描绘的。“爱情使人盲目”,“恋爱中的人智商是最低的”,你随便找几句爱情名句就把这事给解释了。

  至于说为什么类似的故事都被我知道了,原因也很简单,我写的《十年忽悠》受到了一些人的欢迎,于是静秋动了心,想让我把老三的故事写出来,她认为两个故事有相似之处,如果大家喜欢《十年忽悠》,说不定也喜欢老三的故事呢?其实我刚开始写《山楂树之恋》的时候,并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大受欢迎,因为那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估计很难理解那种想爱不敢爱的心情以及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打零工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