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大制造(第3/6页)

反之,赵文睿如果能在技术上全面奶他们一口,那么类似1942年,甚至更夸张的疯狂工业生产,生产出来的就会是可堪一用的兵器,这差距真的是太大了。这是解决了能不能跟人家打的问题。

于是技术输入项目开始,在工业母机生产的这一周时间里,米兰诺发起了第一波技术推动。

这差不多是一波前置工作,米兰诺用大量的数据、信息,告诉联盟,主要是灯塔国,目前阶段你们应该做哪些产业调整,以迎接接下来的工业升级。

有些固有的工业单元就直接被淘汰了,有些还会承上启下的继续运转一段时间,而大部分工业母机都需要配套,这个配套现在就可以准备了,如果能顺利在母机推出后就完成,那么就能及早投产。

由于米兰诺足够强大,所以它同时在指引者上千个生产单元的工作推进,灯塔国自然是全面配合,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去配合。

与此同时,以灯塔国为首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也开始接受有关新式工业母机,以及其他配套技术的详细数据乃至原理。

毕竟机器还是由人来操作的,没有合格的人员,有设备也玩不转。

赵文睿已经决定暂时支援一批T880,以解决一时之间,缺乏合格产业工人的问题。但联盟的人必须快速学习和接手也是必须的。

因为赵文睿的大计划中可没有扶持其他体系,他自己的计划中,每一个螺丝钉都是有用处的,自然也包括这些T880。

七日后,大量的各类型母机几乎同时下线,然后赵文睿调用运输舰,进行了一波集中运送,具体操作就是上轨道,然后通过抵达目的地,再从轨道上投放。

这方面的技术,第一秩序已经非常成熟,轨道投送的准确度和安稳度,比人类最先进的空军空投都要高明,设备甚至都不需要多么强力的缓冲装置,一次性的那种就完全够用。

联盟的运输设备早就等在下面,设备落地后,立刻装车,并送往工业基地。

这些基地自然都是在大山里,拥有最高级的安保级别。

而不少母机就位后,第一个项目就是自我复制。

而从这时开始,第一秩序开始一定量的向联盟输出资源。

具体是从稀土中提炼出来的物质,联盟现在的生产级别跟不上需要,仅仅是实验室能出产一些,成本太高,但总体而言需求量不是很大,所以就由第一秩序来代为完成。

这些稀有资源,是很多新材料的关键原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如果联盟想有所建树,太空工业也需要立刻上马了,在地面生产的金属,想要扛住G星人的兵器,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如果是太空冶炼,成本立刻就能跌下来。

但这事联盟急也急不来,他们还没准备好太空工业,而第一秩序的运输舰仍旧比较忙碌,没时间帮联盟运送设备和原料去太空。

时间一转眼就又过去三个月,G星人的大舰队,就连地球的一些天文爱好者,都能通过高端的观测设备看到了。当然前提是知道它们的坐标。

第一秩序已经顺利进入造舰阶段,第一舰队不久之后就会成型。

然后就是舰队试航,群舰定型,舰队级模板复制。

估测,再过三个月,第二舰队就开始制造。

以两个月诞生一支舰队为周期,在G星人兵临城下时,第一秩序的第四舰队能加入战斗序列。

第一秩序的舰队是120艘为一个团体,主力战舰的比例高达总舰艇的一半,剩下60艘,有40艘被驱逐舰占位,余下的20艘是其他舰船,包括7艘无人机母舰。

不过母舰很难达到SC宇宙时黄蜂无人机母舰的水平,投放量也就300,并且整体性能也差了不少。

好在相比于黄蜂无人机,新一代的军舰鸟无人机性能更优。大气层内能跑出15马赫的巡航速度,可以说相当了不起了。已经是现阶段工业等级造物的极致体现。

名将级驱逐舰,舰长337,全宽82,全高76,相当于将飞行甲板剁窄了的福特级航母,当然,舰身要更饱满些。

这些驱逐舰前端有一个三联装的电浆脉冲炮,就相当于伯克级驱逐舰前甲板的MK-45五英寸54倍径舰炮。

近防主要靠密集阵激光系统,如果G星人还是用超级战舰里的那种抛酒瓶般的投射炮,那么一枚都没机会落下来,哪怕是最大的那艘全弹齐发。

而作为驱逐舰,鱼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或者受导弹也行,这种鱼雷已经跟无人机没多少差别了,聪明,灵活,射程也极远,它们是驱逐舰完成其角色扮演的有力保障。

另外,名将级驱逐舰作为太空战舰,没有舰载机反潜系统,但有磁力浮游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