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4/5页)

少年取面具的动作戛然而止,来不及同她告别,视野中已不见她的身影。

须臾。

他郁闷叹口气,摘掉面具。

少年干净漂亮的脸露出来,浓眉大眼,明亮清澈的眸子,仿佛代表世间一切无忧无虑的美好。而此刻,这份不谙世事的意气风发里多了一抹沮丧。

他喃喃念叨:“怎会连看我一眼都不要?”

郑家的人手车马堵在春居阁前,急着过路的人纷纷抱怨。

令窈一奔到楼下,就被郑令佳抱进怀里,兄弟姊妹围着,除三房兄妹外,其他人皆嘘寒问暖,就连郑令婉也多问了两句。

此地不宜久留,郑令佳连忙让人出发,她指了郑嘉和的马车说:“卿卿,你还没和你二哥哥报平安,正好同他一块坐马车回去罢。”

令窈应下,一股溜走到郑嘉和马车前,刚掀了车帘,郑嘉和便伸出手扶她:“卿卿。”

令窈顺势踩了杌子攀上去:“哥哥。”

她还没坐稳,前面飞南就已驾车往前。

还好郑嘉和抱住她,她才没磕到头,气冲冲地问:“飞南,你会不会驾车!”

飞南最是护主:“郡主同别人斗茶玩乐,可怜我家少爷急得焦头烂额,差点咳得旧病复发。”

令窈一怔,抬眸看郑嘉和。

他惨白的面容略显疲倦,清俊眼睫微微垂下,有意用笑声遮掩咳嗽:“卿卿莫听飞南胡说。”

令窈不忍看他,撇开视线,低声说:“都是我不好。”

郑嘉和握了她的手搭在掌心:“不,是哥哥不好,哥哥没能照看好你。”

令窈倔强揽错:“是我贪玩,让哥哥担心了。”

他不再同她争夺谁对谁错,一只手拨弄她顶上松动的发冠,一只手揽她后背轻拍:“卿卿平安无事便好。”

风吹动车帘,夜色光影浮动,令窈眨着眼往上看,半明半暗中,郑嘉和神色恍惚,仿佛心有余悸。

他如此紧张她,生怕她丢了吗?

令窈侧头靠进郑嘉和怀里,轻声问:“哥哥,倘若今日我不是与人斗茶玩乐,而是真被人掳走……”

郑嘉和的手落下来盖住她的唇:“天涯海角,我都会将卿卿找回来。卿卿不得再说这种话。”

令窈抿抿嘴,耳朵酥酥麻麻。

被郑嘉和关心可真好,他嘴里的漂亮话一句比一句好听,即便不知真假,她也愿意听上万遍。

前世他怎么就不肯同她说上一两句呢?

七夕夜,前半夜欢喜,后半夜惊吓。郑家兄弟姐妹回到府时,家中长辈大多已经歇下。

郑令佳做主,为免令窈挨训,瞒下闯入春居阁寻人的事。

令窈折腾一整夜,累得眼睛都睁不开,在马车上枕着郑嘉和的腿睡了过去,待回到碧纱馆,更是睡意朦胧,连鬓鸦提及孟铎送东西过来的事都没在意,倒头就睡。

一觉睡醒,已是第二日。

老夫人和大奶奶来探,原来是郑令清跑去老夫人面前告状,说了昨夜春居阁的事。老夫人关心则乱,联想到从前家中姊妹被掳的事,叮嘱令窈两月内不能再私自出府。

令窈送走老夫人和大奶奶,陷入忧郁。

两月不能出府,简直晴天霹雳。

都怪南文英。要不是她,她哪会被禁足?早知道就不做这个好人了。

鬓鸦见令窈闷闷不乐,有意逗她开心,端了瓷钵上前:“郡主,这是昨夜孟先生送来的。”

令窈瓮声瓮气:“是什么?”

鬓鸦让令窈自己揭开瓷盖:“你看了便知道。”

令窈往里一探。

是只小蜘蛛,经过一夜耕耘,结出张又正又圆的网。

民间旧俗,七夕夜抓只蜘蛛拿瓷器盛起来,第二天一早看它结的网,看是否“得巧”。

她都差点忘了,得亏他记得。

瓷钵里的蜘蛛网圆润周正,再没有比这个更得巧的。

令窈面上又高兴起来,鬓鸦笑道:“看来以后郡主的姻缘,定是天作之合。”

令窈笑着不说话,趴在案上看蜘蛛结网。

临安城门口。

一个红袍少年立在墙下,手边一盏鸳鸯花灯。

随行的人浩浩荡荡等在马车旁,无人敢上前劝他。直至城门口出现近侍三七的身影,少年的脸上才有了表情,迫不及待上前问:“事情打听得怎么样?”

三七喘着气,笑道:“打听好了,郑家有五位姑娘。”

少年问:“昨晚同我吃茶的那位排行第几?”

三七蔫了声:“不知道。”

少年皱眉。

三七又道:“但是我打听到这个郑家就是我们大奶奶嘴里常提到的那个郑家,大奶奶同这位郑家大奶奶是姐妹。”

少年惊讶:“是我从未见过面的那位小姨吗?”

三七:“对。算起来,少爷还是这家的表少爷呢。”

少年喜上眉梢,“这样一说,我是她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