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3页)

依旧同往年一样,郑府大办宴席。

因着春考两年一次,今年大老爷和郑嘉辞没再上京,而是留在临安做来年备考。

郑家人没去汴梁,无人稍带礼物书信,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圣上早早地就派人送来生辰礼。

去年是做九岁生辰,今年是做十岁生辰,满岁生辰,更添郑重。圣上御前的大太监亲自护送贺礼,又有锦衣卫开路,排场气派,临安城内全城惊动。

圣心如此,汴梁各府王爷与世家的礼物也一箩筐似地送往临安。大半个郑府,差点被贺礼淹没。

世人感慨令窈盛宠不衰,不是公主,胜似公主。外人瞧着眼红,令窈自己毫无触动。

盛宠又有何用,她现在还不是在临安城里待着。

大太监到令窈跟前问安,将圣上的话带给她,等着要回信,令窈却说不写回信。

“舅舅自己不写信给我,却让我回信给他,我不要。”

她虽不写书信给皇帝,但动笔回了太子和三皇子的问好信。

大太监急得焦头烂额,去求大老爷,让大老爷劝,大老爷知道劝也无用,索性说:“要么带回去罢,圣上问罪,也方便些。”

大太监叹气:“圣上何尝不想让洒家带郡主回去,可惜太后娘娘不许。”

大老爷没忍住,皱眉说:“我家卿卿也不一定要回去,临安城虽比不得汴梁,但也算是富饶之地,还请相公托告圣上与太后娘娘,说卿卿在家,一切安好。”

大太监笑:“前年见大郎,大郎还万分怔忡,今年倒宽解了。”

大老爷摆摆手笑。

大太监两手空空回了汴梁,将令窈的话,一字不动悉数禀给皇帝。皇帝不恼反笑,是夜,一封书信自皇城内快马加鞭送出,指明送到临安郑府小郡主手中。

皇帝的信到了,令窈这才肯回信。

皇帝的信洋洋洒洒几大页,令窈的回信却只有零星几个字。

一句“舅舅,卿卿想你了。”便打发了。

御前小太监战战兢兢,提醒:“郡主,不多写几句吗?”

令窈沉吟半刻,又在纸上加一句:“还有,不要砍梁厚的脑袋。”

小太监无可奈何,带着两句话的回信赶回汴梁。皇帝看过书信后,一笑而过,命人送去墨宝,这次没再写信,而是口谕告之一个“好”字。

几番来回,折腾得郑府人心惶惶。至五月中旬,圣上又赐下节气避暑一应物什,皇恩浩荡的余威,直至七月才缓缓消散。

令窈在孟铎处习书,心境平淡如水。起先孟铎教她兵法谋略,后又教天文地理,如今多加一门算术,每日功课繁琐,日日充实,一月当一天过。

直到孟铎提醒她,过几日是乞巧节,放她一日轻松,她才恍然回过神,原来日子过起来这般快。

“先生自己想去顽,所以才说明天放我一日。”

孟铎手中一把扇子,轻敲她脑袋:“你若不想去顽,那便照常来书轩斋。”

令窈见好就收,露出皓白贝齿,同他笑:“当然要去顽,先生同我一起么?”

孟铎斜眼睨她:“我若去了,只怕你又要怨声连天。”

令窈不再假惺惺地奉承他,嘻嘻笑就当默认了。

她同姊妹们一起玩闹,他若来了,确实不合适。

七夕佳节当前,同往年一样,临安城内大户人家都在府里搭建应节的彩楼,郑家的楼棚早就搭好。除年初令窈过十岁生辰外,郑府今年第二回 做热闹。

各房姑娘屋内皆摆上摩睺罗小像以做乞巧,郑令佳来找令窈,见她屋里没摆摩睺罗,以为是底下丫鬟忘记,开口就要让人去库房拿。

令窈笑着阻止她:“我不要那玩意。”

郑令佳连忙捂住她嘴:“举头三尺有神明,七夕佳节,怎能不拜摩睺罗?”

令窈双手挂上郑令佳脖颈,秀眸惺忪,暑夏日光照亮她闪烁赤裸的肌肤:“我的姻缘我自己定,不用拜神佛。”

她语气肯定,连笑容都信心十足,郑令佳羡慕:“也就你敢讲这话。”

令窈蹭她怀中撒娇,朝她要东西:“阿姊,今年你怎么不送果食花样给我?去年你送的种生五颜六色,最是好看,可惜只能摆几日,不然留在屋里发臭了不好闻。”

郑令佳轻拍她的手,握在掌心,说:“外头的果食花样更好看,到时候你要哪样,我全买给你。”

令窈惊讶,问:“阿姊,今晚你肯出府?”

七夕节不设夜禁,城内通宵达旦,夜集至天明才结束,城中富贵之家也好,平民百姓也好,家中有年轻男女,吃过夜饭便放他们去街上赶夜集。

自从郑令佳两年前差点被宁家算计婚事后,心中生怯,能推的往来全都推掉,尤其是七夕节这种日子。今日倒难得,竟主动说要去赶夜集。

郑令佳面露羞色,小声说:“如果你愿意陪我,我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