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3页)

庄子上送了大闸蟹来,别处的也就罢了,是洞湖产的,今年水物收成不好,总共就得了二十箩,早上各人出门时,老夫人就让人吩咐,让家里这些小辈晚上到她那边吃螃蟹宴。

大家一迈进屋,就看到老夫人膝上半躺着人。老夫人剪了蟹腿,夹出蟹肉递到那人唇边,那人摇头:“要沾了祖氏的黄油酱才好吃。”

老夫人愁啊:“那可怎么办,祖母这里没有祖氏的黄油酱。”说罢,就要丢开筷子。

女孩子急忙张嘴咬住蟹肉:“虽然没有祖氏黄油酱,但有祖母一片慈爱心,也不是不能下咽。”

老夫人捏她脸蛋:“你呀。”

大家哄笑。

“怎么就开吃了?”郑嘉木馋得两眼放光,走到老夫人身旁求道:“老祖宗,你也喂我一口罢。”

令窈支起脑袋,娇娇地笑:“四哥这么大的人了,还要人喂,羞不羞?”

郑嘉木想到她今日在围场的行事,虽有几分嚣张,但毕竟是为着家里人,不由靠近,说起话来也比平日随意:“你这么大的人了,还跟个奶娃娃似的成天往人怀里钻,羞不羞?”

令窈歪头看他:“你几岁,我几岁,我是小孩子,自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郑嘉木心满意足张嘴叼了蟹肉,掰着手指头算:“我也就比你大六岁,算起来,我也是小孩子。”

老夫人抚掌笑,拉了郑嘉木坐旁边,郑嘉木拿起银筷拣一团肥美蟹黄,沾少许酱汁,拿勺子喂给令窈,有为刚才拌嘴讨好之意。

令窈毫不客气,指了郑嘉木端茶递水,郑嘉木笑呵呵,手上动作麻利,只是自己吃三口,方才喂令窈一口,边喂边普及蟹肉蟹黄乃寒性发物一应药理。

令窈漫不经心地听着,转眸看向外面,视线掠过郑令清,看清她头上戴着的琉璃金玉钗,再看紧挨她坐的郑令玉,低着脑袋,时不时斜着眼睛去瞄郑令清发髻上的金玉钗。

令窈今日心情好,懒得与郑令清计较,唤了郑令玉,趁众人被外间上菜的动静吸引,她将案上剥好的一小碗蟹肉端起来,递给郑令玉,与她说悄悄话:“三姐,你尝尝这个。”

郑令玉淡笑:“郡主有心了。

令窈思及郑令玉日后婚嫁,想想也是个可怜人,又道:“我新得了一副云纹金钏镯,好看是好看,就是太大了,我瞧三姐这条膀子肌肤如雪,最是适合戴钏镯,待会让鬓鸦送过去。”

郑令玉受宠若惊:“如何使得。”

令窈指了正在和郑嘉辞说话的郑令清:“没有使得不使得,只是三姐下次再被人要东西,切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摔了都不要再给她。”

郑令玉红了脸,更显得怯生生:“知道了,谢谢郡主……”旋即改了称谓:“四妹。”

郑令玉愿意亲近,令窈也不排斥,高高兴兴拉了她的手,视线转一圈不见郑嘉和,便问:“三姐,我二哥呢?”

“二哥说他突发咳疾,今晚的螃蟹宴,就不来了。”

令窈蹙眉。这个病秧子,怎么又犯咳疾了?要不要紧?

饭菜摆好,众人入座。

结果饭吃到一半,令窈突然离席。老夫人以为是去更衣,没放在心上。倒是郑嘉辞,阴沉沉说了句:“四妹这一去,到底还回不回来?”

郑令清附和:“就是,哪有吃到一半就不吃了的,就算去更衣,也去得太久了些。”

其他人只是笑,老夫人发话:“你们吃你们的,管她作甚。”

月色朦胧,通往度月轩的石板路,一个小小的身影气喘吁吁,刚走到穿云门前,她顾不得是否呼得过气来,立马敛了气息,轻手轻脚,小脑袋在门边探。

令窈暗骂自己没出息,都已经走到这里了,竟然还犹豫要不要进去看病秧子。

轮椅碾过落叶的声音自穿云门那边传来,令窈下意识躲起来。

穿云门后的小院,并不开阔,前后围成弓形,人站在中间说话,隐隐有回声。她听见郑嘉和身边小厮飞南的声音忧心忡忡:“其实二姑娘说得没错,今日少爷确实没必要射那四箭,尤其是最后一箭。”

令窈藏身暗处,听到这话,心中打了打算,转身就准备悄然离去,才抬步,郑嘉和的声音如清泉般流淌至她耳边:“莫说是四箭,就是十箭百箭,我也射得。”

飞南:“少爷不是常教我,凡事韬光养晦,切莫张扬吗?”

“这不叫张扬。”郑嘉和咳了起来,天气渐冷,他咳得又凶又急,好一会才缓过气,声音虽虚弱,语气却甚是坚定:“她既为我出头,我又有何可惧。”

令窈呆呆地蹲在门旁的墙根底下,手指摩挲腕间的玉镯,直到听到郑嘉和疑心穿云门外有人,让飞南查看,她才回过神,猛地跑开。

跑出老远,忽然听见飞南在身后喊:“四姑娘,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