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老工程师(第3/4页)

耿建军笑了:“你叫刑术,对吧?”

刑术点头,耿建军又道:“我来猜猜,这几块木头是不是前些年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的时候,你从废弃的木料里磨出来的?”

刑术道:“耿老真厉害。”说着刑术回头看了一眼白仲政和阎刚,两人也面露惊讶之色,但主要是惊讶刑术竟然还带着这个东西。

耿建军道:“柳木是好东西,干燥时不容易变形,材质轻软,能克服木材的胀缩性,加工起来稍微困难些,更不要说将已经基本上腐朽的木头磨成珠子了,不容易呀,刑术,你为什么要把这东西磨成珠子带在身上呢?”

刑术起身,坐在花坛上道:“耿老,这个呢是当年一个老工程师托我做的,他呢,已经退休了,1985年修建公路大桥的时候,他是参与者之一。前几年扩建加上修复加固公路大桥,他就将拆下来的一些废旧的东西带回去了,将其中几块木头交给我,让我做成纪念品他可以留着,于是,我就做了两串珠子,一串他拿走,一串我留下来了。我留下来的原因,有点迷信在里面,我觉得这木头曾经是桥的一部分,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从桥上面经过,说直接点呢,就是提醒我自己一定要脚踏实地,要有把握。”

耿建军握着珠子,点头道:“好,脚踏实地、有把握,很好,年轻人不浮躁,知道这些就很可贵啦,这礼物我收下来了,我也知道你们为何而来,小白同学已经告诉我了。”

小白同学?刑术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白仲政,但立即将目光变成正常,他猜测白仲政肯定以某大学的学生名义来找到耿建军的。

耿建军指着远处的那个像是茶铺的地方道:“麻烦你们推我过去,我们在那边坐着,喝点茶,因为我可能会讲很久。”

“好。”刑术走到轮椅后,推着耿建军走到那茶铺。耿建军让服务员上了四杯茶,随后开始讲述自己当年经历的事情。

“这件事,在档案里面只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其实当时大家都没有当回事,只有我好奇心最重,我好奇心重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沉井法’。”耿建军看着桌旁的其他三人,“你们大概不知道什么叫‘沉井法’吧?你们现在去问一问老一辈的人,特别是从前住在秋林公司周围的那些老人,就会知道个大概,虽然他们也许不知道什么叫‘沉井法’。”

“7381工程进行的时候,因为某工程段恰好在沙土层之上,也因为当时经验不足赶建工程,发生过一次塌方事故,事故之后,就无法在原地进行施工,只得多方面找人想办法,随后发现在上海有一种叫‘沉井法’的施工方法。”

耿建军喝了一口茶道:“所谓的沉井法,就是在地面上建一个水泥的箱体,将下面的泥土挖空,箱体就会自然沉入地下,那个时候我们建的水泥沉井大概有四层楼那么高,就像楼房一样,占地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看起来像楼房,但没有窗户,是全封闭的,那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我们要在那里修一座楼,结果发现那座楼一天矮一截,到后来没了,还有很多人造谣说是什么土行孙闹事,哈哈,那位置呀,就是现在南岗的秋林公司。”

刑术问:“为什么要用沉井法呢?”

“因为是沙土层,你无法挖掘成洞,因为一挖就塌,所以做一个水泥的下去,这么说吧,就像是平日内你们看到的埋大型下水道管子差不多是一个道理,如果不那样做,洞穴是无法成型坚固的。”耿建军说着在桌子上拿着纸巾盒比画着,“你看,左右两侧都有了挖好的隧道,要连通在一起,但中间这一段是沙土,无法挖掘,只能做一个水泥的放下去,中间是空的,水泥屋子下面会垫上砂石和片石等做成的基层,再往上就是混凝土地板,这样就固定了,也能与左右两侧的隧道连通在一起了。”

刑术点头:“明白了,那耿老为何偏偏要提到沉井法呢?”

耿建军喝了一口茶,刑术赶紧给他倒水,耿建军随后道:“那是因为,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伪满时期的旧防空洞一侧中,也有类似的东西存在。”

“哦?”刑术看着耿建军,“类似的东西?是什么?”

“楼!”耿建军简单道,“是一座楼,具体的位置应该是今天道外北二道街中心端朝北一点,再具体的我就说不出来了,总之肯定在那里。那一晚是我值班,恰好呢,也是除夕前几天,大多数人都回家过年了,剩下的人不多,也做不了什么,大家就是守着,那时候嘛,其实怕就怕敌特和阶级敌人的破坏……”

年轻的耿建军喜欢喝两口,但因为工地的管理规定,他无法喝酒,所以每当想喝酒的时候,他就起来走走,四处看看,分散下精力,因为一坐下来和工友一交谈,说着说着聊到酒上面更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