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风雷激荡 第二十七章 重振旗鼓(第4/8页)

邵风观在南城开了一家规模不大的平宁镖行。这两个字,一是纪念他当过一阵子封疆大员的东平城,一就是纪念救了他性命的甄以宁吧。他的镖行里大多是他的旧部,邵风观被削职为民后,这些旧部不愿再留在军中,宁可跟随他,其中就有诸葛方。诸葛方原先是东阳城中军,官职已然不低,他居然也弃官不做,追随邵风观,实在让我吃了一惊。因为战乱,路上很不太平,邵风观这家平宁镖行倒是生意不错。

九月七日,蛇人在北宁城下集结了四万大军。此时北宁城中也已聚集了六万士兵,虽然北宁城地处险要,是在两山夹口处,但人人都认为北宁城最多只能守三个月。我倒不认为屠方会如此不济,北宁城中的守军大多是从东平城保留下来的身经百战的老兵,北宁城地势险要,后面又能得到补给,城上也已装备了上百架雷霆弩,只要指挥得当,坚守数年也未可知。只是,战场上瞬息万变,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数。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九月十日,蛇人对北宁城发动了第一次攻击。虽然我不曾目睹,但也听说蛇人使用了大量攻城车,攻击有章有法,中规中矩,却又不像当初攻打高鹫城那样不要命地强攻了。屠方率军百计守御,到了九月十三日,蛇人将外城墙攻破了一个大洞,守军退入内城。

北宁城的城池是双层的,内城比外城还要高出一截。由于位于两山夹口的天险,占了地势之利,内城比外城更加坚固。而内城因为更窄,也更加易守难攻。蛇人攻破外城后,连续无休无止地强攻了五天,仍然未能攻入内城。

此时,文侯所练成的第一批新军一万人终于整装待发,吴万龄已升为随军参谋,随队出发。

这批新军与以往的军队大为不同,是以雷霆弩为主要武器,军制也发生了变革。过去的军制相当混乱,十三级军衔每一级都有数种不同的官职,像同是十一级,有叫百夫长,也有称哨长,而有些哨长其实又只是什长一级的,而偏将军、下将军之类又可以兼任万夫长或千夫长,出本队别人便弄不清了。文侯由吴万龄的上书中看到了这个弊病,因此拟出新军制,将十三级军衔汰去冗称,定为上五、中四、下四三等军衔。上五等中,第一位的元帅只由太子与二太子担任,不过二太子手头已没有直接指挥的兵团,充其量只是路恭行手上的一万多人和禁军。而路恭行这支部队其实也是帝国外围驻军,军官绝大多数是文侯一系,真正从属二太子的就只有三军华而不实的禁军。元帅以下是上将军,目前只有文侯一人,副将军则是十三伯中象褚闻中、屠方,还有驻守海靖省的海靖伯孙琢之。下面则是偏将军、下将军三级,这五等军衔称为上五衔,而元帅、上将军、副将军又被称为上上之衔。以下依次而下为都统、都尉、校尉、备将四级,这是中级将领,再以下为最基层的下四级军衔骁骑、百夫长、什长、伍长。这个军衔制废除了万夫长、千夫长两等军衔,增加了都尉和校尉两级,恰好弥补了以前万夫长和千夫长之间级差太大的弊病,比起以前来职能要清晰得多。

十月三日,毕炜率新军抵达北宁城,初建功勋,与屠方携手发起了反击,将外城重新夺回。这一战让帝国上下为之一振,这个战例也马上传到军校,作为经典战例向学生们传授。不过,这一战其实有些侥幸,因为屠方已顶住了蛇人排山倒海的攻击,蛇人在外城补给不便,外城与内城之间又太过狭小,攻城器有不少无法使用,本已现出疲态。不过这次反击也不能不说相当高明,北宁城的守军近七万之众,调度极为严整,采用的层叠式进攻,第一波攻击过后马上退下,第二波接着攻击。我曾经数次经过北宁城,知道以七万人在那个狭窄的内城前后交错前进是多么困难,能达到这等调度营运,吴万龄的功劳不小。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那才是真正高明的用兵之道。这一点,大概只有文侯才能做到吧。路恭行不属于他这一系,但路恭行智勇皆备,文侯仍然让他手握兵权,这等胸襟大概连武侯也未必能有。毕炜勇而无谋,屠方老成持重,有路恭行居中调停,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而吴万龄只是一个小小的军校教席,居然也得到破格提拔,源头只是数月前他的一封上书,这在过去“上品无寒门”的用人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即使我对文侯仍然很有看法,仍然不得不佩服他的气度才能。

武侯虽刚战死,幸好还有文侯。此战过后,帝国上下都这么传说着。

十月九日,帝君下诏嘉奖有功之臣,路恭行和毕炜都增加了俸禄,由于他们都已是偏将军,如果升到副将军的话,那就和那些前辈勋爵平级了,目前这还不可能。吴万龄因功得封校尉。只有我仍在军校当一个普通教席,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