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哑舍·天钺斧(第3/8页)

再说这柄玉斧,确实甚是和他眼缘。而且他二弟言语中这柄玉斧的含义,更是让他暗自在意。

斧,意为权柄吗?

赵匡胤掩去眼中精芒,摸了摸赵匡义的头顶,又问了几句他最近书念得如何,这才揣着新得的天钺斧欣然离去。

赵匡义松了口气,他虽然知道那少年所言有些荒唐,但心中难免还是有些担忧,生怕有什么意外。但他分明看着自家大哥把玩着那天钺斧,半晌都未离手,那么这只能说明那少年应是一开始就想换个由头,赠予他这柄天钺斧的。

大哥说这玉斧玉质润泽,显然不是普通物事。赵匡义思量之下,决定明天要和娘亲预支些银子,他今天带去的零花钱显然是不够这柄天钺斧的价值的。

随手收起依旧搁在桌子上的锦盒,赵匡义的眼角余光撇见盒底铺垫的锦布翘起了一角,另一面隐隐有墨迹的样子。他伸手把那锦布拿起,抖开,待看清那上面的字迹后,不禁愣住了。

“天钺斧,周武王之斧,姜子牙姜太师所制,传非天命之人所不能执。武王曾因此斧怒斩挚友,后大悔,言执此斧之人,猜忌之心大起,祸及左右,于武王十二年封印。”

赵匡义反反复复读了数遍,随即轻笑出声,并不以为意。他即认定那少年所说是编造出来的,那这片锦布则更让他加深了这个判断。

不管怎么说,造假造到如此份上,他也是无比佩服那个少年背后的老板。明天记得去见见那人。诺,银两还是多管娘亲要一些吧......

赵匡义计划的不错,但是当他第二天揣着锦布和一袋沉甸甸的银两找到那条小巷时。哪家名为哑舍的店已经不在了。空空如也的店面里,除了地上依旧留有灰尘和木箱的印迹外,什么东西都没留下。

那么多的木箱,短短一夜时间就都搬走了?

赵匡义虽然心下疑惑,但他也知道那老板是要带着那重病的少年去游玩的,他就算想找也找不到。所以便不再多想,把那条锦布随手放在自己书房的杂物箱内,没几天就忘记了。他也不是不想找机会让其他人拿一拿大哥的天钺斧试试看,可是那天钺斧大哥几乎不离身,找不到实验的机会,赵匡义慢慢也就淡了心思。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本该被他遗忘的事,却越发鲜明起来。

他大哥随后去了滑州当副指挥,在战场之骁勇善战。赵匡胤随后的家信中,特意提到了赵匡义送他的天钺斧曾在危急时刻救了他一命。赵匡义没有多想,反而觉得如果送的是一柄利刃,说不定在战场上的作用会更大。

新登基的大周王朝皇帝郭威无子,他的内侄柴荣便成了他的养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太子柴荣因为此战看中了赵匡胤,将他调到了自己身边,提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从地方副官一下子晋升为京中重臣,赵匡义知道他大哥可以称得上是平步青云,而这一年他大哥才二十七岁。

十五岁的他站在城门口,看到白马轻骑回京的大哥,觉得无比陌生,那战场是凝练出来的杀气与霸气扑面而来,令人望而生畏。

“二弟,自从得了你送的天钺斧,你大哥我鸿运当头啊!”赵匡胤下了马,意气风发的对赵匡义说道。他在外流浪时曾连饭都吃不饱,差点饿死街头。如今短短三年间,他位极人臣,这是在不得不让他感叹世事难料。

赵匡义这是第二次听到自家大哥特意提到天钺斧,心中微愣,随即也露出一个真心的笑容。人都是这样的,总会为自己找个寄托。赵匡以并未多想,而是羡慕的摸着赵匡胤的白马。

赵匡胤看在眼中,略一沉吟,便道:“二弟,你年纪也不小了,我以前怕在战场上无法顾你周全,才没把你带在身边。如今大哥我回到了京城,你就先跟着我吧!你可愿意?”

赵匡义惊喜的连连点头。

但赵家兄弟谁也没想到,赵匡胤的开封马直军使并未当多久。皇帝郭威在这一年年末便病重卧榻,好不容易熬过了年关,却并没有好转,在他登基为帝第三年时驾崩,他的养子柴荣在他的灵前继位。

紧接着在右军溃败甚至由数名将领开始逃亡的时候,他大哥赵匡胤在高平之战的危急时刻力挽狂澜,改变必败之局。

赵匡义既崇拜又骄傲,在血染的战场上,大哥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山峰一般,令人感到无比可靠。甚至要比身穿黄袍的皇帝还要震撼人心。

在这一刻,赵匡义鬼使神差的想起那片锦布上的话语。

“天钺斧,周武王之斧,姜子牙姜太师所制,传非天命之人所不能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