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节 让步(第2/4页)

“法不能传六耳,请元帅和诸位同僚恕学生狂妄了。”

拓跋雄笑着环视左右:“看看,汉章啊,你还真是个狂生,这脾气~”

看着他们主从对答作态,左右幕僚哪还不识趣,纷纷出声告辞,拓跋雄也不挽留,待众人都退出后屋子里再无旁人,他才肃容道:“先生,请有以教我。”

屋子里已再无旁人,但文先生还是站近了拓跋雄,把声音压得很低:“元帅,孟聚此等人物,其实并无多大野心与远见。此等粗鄙武夫,不通韬略,不知大局,只懂快意恩仇,意气用事。以学生的浅见,他斤斤计较的无非就是当年叶迦南那点破事……其实,那件事,倒也不是不可商榷的,我们不如让他遂愿算了,免得他老是与元帅作对。”

“让他遂愿?”

拓跋雄一愣,待明白过来,他的脸色变了。他很严厉地说:“文先生,休得胡言!孟聚可是要本帅交出申屠绝和宇文泰啊!此二人都是本帅的部属手足,本帅岂能将他们轻易抛弃?”

“大帅重情重义,学生十分钦佩。但要夺取天下的皇者霸业,妇人之仁实在要不得啊!”

拓跋雄不悦:“文先生,你不必再说了,此事不必再议。”

虽然拓跋雄疾声厉色,显得很生气的样子,但文先生并不担心。因为他早看穿了对方的心思,拓跋雄不肯把申屠绝等人交给孟聚,绝不是因为怜惜申屠绝的小命——连续三次被孟聚击败,申屠绝连继续给元帅当走狗的资格都没有了;更不可能因为元帅真的“重情重义”——开什么玩笑,自古争霸天下的,有哪个是心慈手软的?——只是拓跋雄拉不下这个面子罢了。

说白了,申屠绝本人一钱不值,但若是放弃他,这关系到部属们对拓跋雄的信心。倘若把他就这样交给东陵卫的话,拓跋雄担心会引起部下们的离心情绪。

文先生低声说:“元帅,这件事若交给学生处理的话,绝不会让您……有失体面的。”

拓跋雄犹豫了好久,他慢吞吞地说:“就算我们答应了他——可我们如何又能保证,孟聚在遂愿之后能信守承诺,不会出尔反尔,毁约从背后攻击本帅呢?孟聚此人,可是言而有信的君子?”

文先生肃容:“大帅明鉴,关涉天下气运、我军生死之大事,任何言辞承诺都是靠不住的。孟镇督是否诚信君子,这并不重要。”

“那,如何保证我大军后路的安全?”

“古人云,无恒产者无恒心!孟镇督遇事勇悍亡命,固是因为其天性,更是因为他一无所有,于是也就无所留恋。他被困局于东平一隅的穷山恶水,于是也不怕失去。所以,要想磨去他的锐气,捆住他的手脚,我们必须先让他拥有。”

拓跋雄一震:“让他拥有?文先生,难道你要把六镇之地……”

“对,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六镇之地,会让孟聚背上一个包袱!没有地盘之前,孟聚就象一头饥饿的野狼,到处想咬人;有了地盘,他就要分兵驻扎各处,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就要思前虑后,那他就会变成守家的狗熊,不敢轻举妄动。元帅,您深通军务,当然明白流寇与坐寇,哪个更难对付。”

拓跋雄想了又想,他迟疑道:“但倘若孟聚就此在北疆坐大……”

“不必理会他!元帅,您现在最要紧的是时间!只需半年,只待中原大局鼎定,元帅您就能回头腾出手来——那时,只需一员偏将手持中枢圣旨而来,北疆各镇势必传檄而定,孟聚一个人再强,难道他还能与整个大魏朝为敌?”

眼见拓跋雄还在犹豫,文先生加重了语气:“元帅,您南下之后,北疆对您已再无用处。以无用之地来捆住敌人手脚,确保了后路的安全,又屏挡了魔族的入寇——此为一举数得的妙策!”

拓跋雄没说话,他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低头锁眉,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他长叹一声,背负着双手,踱着步子出了门。在快出门的时候,他望了文先生一眼,非常轻微地点了点头。

整个过程里,拓跋雄什么也没说,但文先生却已是心领神会,他深深躬身,对着拓跋雄的背影一揖到地:“请元帅放心便是。”

……

日落黄昏,风过荒野。

孟聚拉紧了斗篷的衣襟,在城楼上缓步而行。从城头上望去,黄昏的荒野被红丽的晚霞映照,呈现一片金色的轮廓。凛冽的北风把城头飘扬的黑底白狼的大旗刮得猎猎作响,风中已经带了初冬的寒意。

这已是东陵卫主力抵达延桑的第四天了。在抵达的那晚,东陵卫与围城的边军人马糊里糊涂一场大战,并且莫名其妙地获得了胜利,打那以后,延桑就一直平静无战事了。

东陵卫派出去的斥候纷纷回报,在延桑城周边的一百里之内,不要说边军的大队人马,就是斥候都没了踪影。气势汹汹的数十万边军,现在统统龟缩回了武川,哪怕连一个巡哨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