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第九章 拜师人间帝王僧(第2/4页)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气氛,如果老孟泄密,建文在此的消息被朝廷知晓,广钦就要再次亡命天涯。要是答应了伊王,帮助他举兵,就会处于朱瞻隆的庇护之下,危险性大大降低。

朱瞻隆的一番话十分巧妙,给方丈找了个大麻烦。

孟义山心知被伊王利用了一把,暗中狂骂朱瞻隆的祖宗,起身说道:“方丈放心,老孟自有分寸。王爷就是不说,我也不会漏出一个字!”立即表明态度。

广钦的眼光亮了起来,盯着伊王说道:“瞻隆,我不会答应你写什么檄文的,在二十年前,我或许还会找朱棣的后人报仇,现在和尚可没那个俗念了。”

老方丈的眼光迷蒙起来,慨叹道:“我离开京师这些年来,不必操心邦国社稷,也不必提防龙子龙孙们为争帝位而互相算计。行住坐卧,没有束缚;饮食睡眠,平实安宁。这样的日子过了四十年,余愿足矣,不想再回到那个是非圈子。”

朱瞻隆动之以情,又竭力鼓动了数次,方丈干脆把眼睛闭上了,态度决绝。

伊王见事不可为,也只得打消了礼请之念,对这老僧还不能逼迫。建文帝能在朝廷缇骑与锦衣卫追索下逍遥四十年,一身武功深不可测,真心不从再来个一走了之,谁也留不住他。

对这位皇伯,伊王还是有些情分在的,不欲将他逼走,长叹了一声,说道:“方丈既然无意,小王不再多言,那就托付您最后一件事。”拉过小儿子朱安,说道:“给方丈磕头。”

小王子懵懂的拜了下去,广钦急忙把朱安扶了起来,询问朱瞻隆道:“你这是干什么?”

伊王动了感情,发自肺腑的说道:“我前日被人刺杀,触及了心中隐忧,小王将要举事,万一有个不测,安儿身在王府,恐怕会误了性命。”

朱瞻隆有些难以割舍的看了看朱安,说道:“想把此子托付给大师,从今日起就叫他住在白马寺,避开这个多事之秋。三年后再让他回来。”伊王对起兵后的结果无法预测,万一败亡,也想给爱儿留条后路。

朱安都快哭出来了,要他和娘分开,与一群和尚住在一起简直太可怕了,有心想求父亲,却不敢出口,他知道伊王决定的事,断然不会更改。

广钦为之恻然,动容说道:“难得你一片爱子之心,就让小安儿留在这间禅院,由我亲自教导吧!”

伊王喜出望外的说道:“大师曾为人间帝王,文事武功岂同凡俗,那是小儿天大的福份。”又按住朱安要他磕头。

老孟心道:“我这徒弟成了磕头虫了。”

又叙谈了一会,话题转到了前面求粥的百姓,广钦方丈担忧的说道:“关洛一带,今秋谷物本就欠收,再加上场这场大雪阻隔,恐怕会发生饥荒,百姓们要受苦了!”

伊王皱眉道:“如有这种状况,只能靠朝廷的救灾,就怕下属官员办事不力。”

广钦将手中佛珠转了转,开口道:“是啊!寺里施粥,只是杯水车薪,接济一些算一些吧!”

孟义山见广钦怜悯贫民,说道:“远的咱们管不了,先把洛阳的贫户救济点。老孟出钱,在四门各摆一个粥铺,施舍穷人,不过……”

方丈关注的看着这位乐善好施的孟大人,听听他有什么下文。

老孟理直气壮的说道:“像白马寺这样谁都施舍可不行,我的粥只发老弱病残,有力气的得去巡检司出徭役,背二十包盐,算一顿饭!”心说:“运盐的人手满了,就给老子去渡口挖黄河清淤泥,想白吃大爷的饭没那么容易。”

广钦深思了一下,点了点头,口喧佛号道:“大人有此作为,已是积下无数福德。体健之人凭劳力取食,种因才可得果,这是大智慧。”

孟义山高兴得心里直乐,暗想连建文皇上都佩服老子。

伊王见他得意的样子,心叱:“什么大智慧,他是大奸官!”

广钦若有所思的看着孟义山的眼睛,开口说道:“看你目中的神光,强盛而未敛,是刚刚进入先天境界的身手吧!”

老孟心下拜服,暗想老和尚真是高明,讨好的说道:“老菩萨好眼力!”什么好听他说什么,给广钦戴起了高帽。

方丈笑着摆摆手,说道:“不可说这亵渎菩萨的话。”语气却颇为高兴,对老孟说道:“若不嫌老僧多事,可以和我切磋一下,看看你的武功底子。”

老孟心痒难挠,面上推托道:“您身分太高贵,和我动手,这不合适吧?”

广钦佯作发怒道:“我是白马寺的老和尚,没有什么身分,你要记住了!”

伊王在侧说道:“既然方丈有此意,义山你就和大师请益一番。”

孟义山这才答应下来,心想非得把老和尚的武功挖点回来。

禅院内的空地,广钦随随便便的在那株腊梅前一站,手里还拿着佛珠,对二丈外的老孟说道:“你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