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第四章 杀戈烟灭血光迸(第2/4页)

张东阁号令军卒们不要自乱阵脚,前面的聚集在一起阻挡敌军,边战边撤,争取时间来诱敌深入,后方大部分努力后退,把敌军带到不远处的民居巷子内决战。

聚起了三次防御网,被孟义山的马队踏溃了三次,血战半刻功夫,终于让永宁军大部退入街巷。

张东阁调派巷口的军卒狠攻一阵,引诱骑兵进入。

老孟带队杀在最前头,这种示敌以弱,瓮中捉鳖的路数他一看就透,早在当强盗头的时候就玩过了。

眼下他占据优势,犯不着和永宁府的这伙败军拼命,便勒住了马,对着四下喊道:“别追了!”

一众手下紧追过来的,见他忽然喊停,都追杀得意犹未尽,猛然运力扯住缰绳,待在那里眼看着永宁军完全撤入了各路巷口。

张东阁庆幸暂时喘了口气,心里骂着老孟不上当,被困在这里一到天亮,只消王爷再派军队来,别说打,把这疲惫之军再围他几个时辰就全得倒地下了。

永宁军带兵的官不少,他一个小校尉能藉着危急统率众人实属异数,眼下赢得喘息之机,这些将官马上杂声四起,投降、拼命,向城外突围……什么立场都有,难以统一。

张东阁心无良策,乱得和麻一样。他望着老孟骑在马上朝他怪笑的样子就怒火骤升,怎奈检使大人打定主意就是不进兵,巷外那些马队干脆都下了马,靠在马鞍旁休息。

伊王府的铁甲军十人一列封锁住了巷子口,侯爷也不下令前进,准备围困。

张校尉只恨孟义山狡猾,哪知道还有更损的,刘礼见他们据守不出,琢磨了半晌倒是有了主意。

刘副总兵策骑来到巷外铁甲军所布的阵前,从一名军卒手里要过一只烧得滋滋做响的松油火把,映着灼亮的火光,总兵大人恶狠狠的下令:“弟兄们都在外面等着,四面包围。里边的人不出来就点火烧房子,把这周围几亩地都给照亮了!”

刘礼声音洪亮,这几句话一喊,让敌我双方都听到了。张东阁颓然丧气,惊呼狠辣,火势一燎原,这片地带立化祝融,只能给困在巷子里活活烧死。

有几名将官惊叫起来,高呼投降。军卒们一听要点火有不少痛哭失声,兵器叮当直往地下掉,士气委靡到了极点,只有少数有血勇的三五十人狂呼着冲出去,妄想一拼。

蜉蚍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高昌泰和孟义山并骑而立,面容冷峻,望着这些扑过来的永宁军一挥手势,王府的铁甲卫拥上去七八个对付一个,三两下就全都打翻在地,捆绑做了俘虏。

此刻的永宁军再无开战初始的团结和士气,内部乱成了一团,几个带头的对这局势也难以约束。

有那一心想保命的苦劝小郡王投降,向王爷请罪,朱驹摇头不已,说什么也不答应。那些想投降的不免向他发难,高声呼喝着:“永宁的兄弟们不要给朱驹卖命了,谁没有妻儿父母,咱们投降吧!都是朝廷军队,何苦自相残杀!”

士兵们一听就闹了起来,连连鼓噪,就在方才还是这些人一致拥戴小郡王登位。此刻众人眼见战败,利益无望,同富贵的梦想落空,那就别提什么共生死。趋利避害,实乃人之常情。

小郡王见状惊恐至极,对着众军吼道:“谁也不许降敌,我爹盛怒之下得把你们全杀了!”话语癫狂中带着威胁。

一众军官面面相觑,静下心一盘算:“小郡王虽然接近半疯,说的也有道理,他这做儿子的都不敢投降,何况余者?事干大了没有退路,这可怎生是好?”那股威逼小郡王投降的气焰不免弱了几分。

有人暗中琢磨着:“擒拿朱驹去献功!当作免罪符。”又一想:“不清楚在场的各人底细,哪些是小郡王的亲信死党,贸然行事恐怕遭人毒手……”心思数变,难以定夺。

更多人心里明白,朱驹是朱瞻隆的亲儿子,王爷未必会对小郡王怎样。倒是他们这些下属将官将要背上挑唆朱驹造反,叛逆朝廷的罪名,祸连九族并非不可能。眼下无论如何只有闭上眼睛往火坑里跳,力保永宁郡王与朱瞻隆一战到底。

投降的声浪沉默了下来,永宁军在慌乱过后重新组织起来,破釜沉舟一样恢复了战意。

又有人向朱驹要求出战,要冲出去拼个痛快。

校尉张东阁把腰刀的刀鞘扔了,举起淬钢的宽刀刃来准备进攻,战则必败,尽一个军人的本分而已。

悟澈早就跟随着永宁军进入巷内,就躲在朱驹身后。他见众人士气未散,余勇可鼓,便上前两步,贴着小郡土耳边低语道:“准备下令突围!我带你潜出洛阳,回奔永宁府。”

朱驹闻听精神一震,和尚的话给了他希望,连忙大声的喊道:“咱们突围回永宁!打破城门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