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第九章 亚圣门庭出盗拓(第3/4页)

他这话有两层用意,孟义山要真是何尚书的侄孙,身世自无问题,可放心任用,若是假冒,谅他也不敢回尚书府,出门便会逃走。

大寨主口中只是说好,末了从府衙里出来,一身里衣已被汗水沁得湿了。

连忙上了马,向城门方向骑出数步,心说坏了,这洛阳封城三日,出不去了,也不能把老云撇下,先回尚书府再说。

※※※

一阵急赶,催马回了尚书府,大寨主快步奔进老尚书的寝室,嚷道:“老云,坏了,我被那小白脸神捕查出来了!”

屋中闷坐的云敖心惊道:“什么?那你如何逃回的?”

大寨主把事情一讲,云敖叹道:“看来那知府大人怜你人才,要放你脱走。快收拾行装。”

孟义山对云敖急道:“封了城了,大墙三丈高,要怎么走!”

云敖沈吟一下,对大寨主道:“将这老尚书带上,有人阻拦,就把他抓出,刀架在身上,向前开路。”

这两日担惊受怕无数的老尚书叹道:“伯涵,你累我啊!”

想起洛阳城门,大寨主心头灵光闪动,突生一计,对云敖大笑道:“哈哈!咱们不用逃了,我还有一条路,做个假履历便可当总捕,老子恨死那古振声,倒要留下与他斗上一斗。”

他这主意都是从城门口那“蒙一三”的通缉令来的,他族叔能把通缉画像做假,三代履历为何不可。心说:“二叔啊,二叔,你可救了老孟了,他日回了同善,非给你个几百两银子不可。”

转头对何老尚书道:“爷爷要做这总捕,呵呵,三代履历,你是我‘舅公’自然知晓。帮我编排一个罢!”

老尚书生平首次遇见如此无耻加大胆的匪人,还要假造履历担任洛阳总捕。把头连摇:“不可!”

见了老尚书那强项样子,孟义山将早上练功的那把刀抽了出来,在他颈子上擦蹭了两下,威吓道:“你不编?这钢刀可不识得舅公!”

腿脚已有些发抖的老尚书也硬气不起来了,瘫在椅子上答道:“我编,快把刀撤去吧!”

孟义山收去刀子,唤下人端来文房四宝,将上好的宣纸在桌上一铺,对何尚书呼喝道:“快写,这家世要让爷爷满意。”

磨好了墨,化开了笔,老尚书的脑里就像面前的宣纸一样空白,点过状元,任过翰林的何尚书满腹经纶,但被逼写这东西却是头一遭。

怔了半响,何尚书心道:“也不是殿试做文章,敷衍过去就是了。”

提笔如飞而动,半刻光景,这三代履历一挥而就。

大寨主不顾墨迹未干将那二十余页的履历抢过来便念:“山东孟义山,世居邹里,亚圣孟轲之四十二代孙,祖父孟文鸿,娶妻洛阳何氏,生伯父孟学章,父孟学礼,叔父……”

一旁云敖听得烦闷,也不知这纸上扯的什么?

拉拉杂杂一大堆姓孟的人名,把大寨主瞧的头都昏了,念完对老尚书呵呵直笑,道:“写的好,孟子的后人!好身家。”祖辈都是猎户的大寨主高兴道。

老尚书仓促之下,也想不出太多的孟氏名姓,三年前邹里亚圣后人祭奠祖先,求何尚书做篇祭文,这在读书人来说,是十分荣宠之事,当时的老尚书得意非凡,将那篇祭文背诵下来,四处讲传,这回被孟义山逼得没法,只好将那祭文上录有的邹里孟家人丁名姓誊写出来充数,写完这个老尚书通红了脸,羞惭得都不敢抬头,深狠自己是儒士之耻,被逼写下这使亚圣门庭蒙羞的履历。

得了三代履历这护身符,大寨主忧愁全无,练过武功后,倒床便卧,比往日还睡得香甜。

※※※

这日上午,洛阳府衙大开,李崇义知府升堂视事,迎着秋日,我们孟大寨主哼着小曲走进了正堂。

望着站立两旁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大堂正中高挂的“明镜高悬”铜匾,孟义山这黑虎寨盗匪哈哈大笑,上前将那“三代履历”拍在了桌上。

对李知府道:“大人,老孟三代履历在此,别说三代,我家世代都是名门。”

李知府疑惑他三代履历拿来便是,有甚好吹的,将那履历拿来一阅,看到孟文鸿的名字,立时变了脸色,那履历中的孟文鸿亚圣后人,号夷舟,为齐鲁大儒,名望很是高隆,没想是这孟义山的祖父,对他添了二分好感,再看到娶妻洛阳何氏,心说是老尚书的姐姐罢?又增了三分亲切!等见到那后列的百十个人名,就是假造也不能如此齐备,当下便是信了。

很是惊佩的李大人上前执住孟义山的手道:“世兄祖父竟是夷舟先生!老先生道德文章,为天下文人宗范,不想却出了世兄这个武将之才!”

大寨主连连摇手,口中只是“过奖,过奖”的逊谢,心里盼着李知府多赞两句,将一旁脸色已难看的要命的古振声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