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第七章 尚书府中贼讲兵(第3/3页)

何尚书越望孟义山那张疤脸,越是心怯。

他已听说了马府的血案,暗想:“肯定是这两个歹人做的。马文明军中宿将,与大同总兵郭登,定远将军石彪并称明军三虎,曾于检军之时戟挑千斤鼎,这般武艺都被这两贼人杀了,真不得了。”

何老尚书陪着一万个小心,对孟义山道:“状士还有什么需求么?”

大寨主哈口酒气,拍桌笑道:“也没什么,借你府第暂住两天,多叫你几声舅公而已。”

老尚书心中暗骂:“我哪来这般粗鄙的侄孙。”

此时一门房进来通报,洛阳知府李崇义李大人来拜会老爷。

这洛阳李知府名崇义字伯涵,是何老尚书的门生,进士及第,官受翰林院编修,因很得兵部尚书于廉的看重,外放了这洛阳知府。

到任不到一月,境内就出了镇守一方的总兵官被杀事件,好不尴尬,探知马府就在尚书府的隔墙。起早便来何府探望老师。

搞不懂品级的大寨主一听知府都来拜会这老家伙,看来他这“上输”官蛮大的。

那何尚书瞧了瞧大寨主,不知怎样应对。

孟义山大声道:“既是舅公的客人,也给我老孟引见引见。”

“事到如此也只好认下这丢人的侄孙了,不然他发起性来,还不把我一家都杀了。”口中对那家人道:“快请!”

※※※

过了一会,一人头带三梁顶冠,身穿五品官服走了进来,孟义山心道:“这个就是知府么?”

那人身长面方,黑须过胸,神情很是坚毅,上前给何尚书做了一躬,口道:“学生给老恩师见礼了。”

“好!好!伯涵啊,你方知洛阳府,境况怎样啊!”已退治在家的老尚书问道。

李知府叹道:“唉!前任留下一副烂摊子,诸事杂多,真羡慕老师这‘采菊东篱,幽然南山’的隐逸生活。”

何尚书望了孟义山一眼心中苦道:“还羡慕我,匪徒都隐逸到我家了!”

这时李知府也望见了站立在旁的孟义山,暗道:“好一条汉子!”

对何尚书道:“这位是……”

何尚书闷声道:“是我的远房侄孙。”

孟大寨主接过话茬:“我来投奔我舅公来了!”

李知府打量了一下孟义山,含笑问道:“看世兄的样子,可是练过武的?”

大寨主得意回道:“小时读了几年书本,后来烦了,改学武的,可拉五力硬弓,能射天上飞鸟”

李知府嗟叹道:“真豪士也,方今边防不靖,盗贼蜂起,大丈夫自当弃文习武,报效国家。”

李知府可不知白费了一番称赞,他大寨主是因幼时顽劣,入了两年私塾便被老师赶回,至于张开硬弓,箭落飞鸟,那是他当猎户时的本行,和报效国家不沾边。

这李知府临到任前于廉尚书曾对他说:“方今大明军队,兵骄将奢,外敌瓦刺日渐强悍,你到了任上应当寻访民间有为之士,为国举荐英才。”

于大人语重心长的叮嘱言尤在耳,恩师的这个侄孙样子不差,不知是否知兵?

李知府便对他孟大寨主问道:“可懂得兵法?”

大寨主来了神了,口中李知府大言道:“懂,我不讲别个,先说说围山攻寨的战法。”让他讲别的那是草包一个,就这个明白。

接着这山贼头子和朝廷知府聚到了一起,把老尚书扔在一边,将他这两年对抗官军那点经验都抖出来了,“围山的兵力怎样分配,匣弩的运用;起火烧山,水源下毒等绝户计……”,“守山的怎样防守,滚木擂石储备,空城设陷,以多吃少,沾了就走……”,把这些当年他寨主爷亲身所历的“战阵”讲的头头是道,听得李知府把头连点。

心中喜道:“是个将才!听他所谈的守御方略比攻打完备,很有道理,应当擅长防守。”

李知府转头对何尚书道:“令侄孙气度不凡,非常人也,久后必非池中之物。”

老尚书不懂“兵机”,但听他两人谈得入巷,暗叹这贼人还有些学问。

口中逊谢道:“谬赞了,小子无知,别狂坏了他!”

李知府这才想起正题,又问昨夜马府血案有无惊扰了恩师。

被惊扰得不轻的何尚书口中连说没有。

李知府告辞道:“学生要回府升堂了,马总兵一死,这城里都乱了章法,伊王府的护卫都被派出来搜捕刺客,唉!连马总兵都杀得,这洛阳城还有何处去不得!”

何尚书和孟义山将李大人送到了门口,临走李大人还对孟义山道:“世兄若是有暇,明日可到我府中一叙。”

不顾老尚书的脸色,孟义山连声道:“有暇,有暇,明日准到。”

这边李知府是伯乐识得千里马,发现一个将才,欢喜而走,那边贼寇入门的老尚书却是愁容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