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初见皇者(第3/4页)

"地司杀对甲察之恨,一直未表现出来,也一直无人知道。”冥皇忽然话题一转,向战传说问道:"地司杀与坐忘城发生冲突之后,最后脱身的是否只有他一人?”

战传说想了想,道:"除他之外,还有十余名司杀骠骑——他们之所以能活着离开坐忘城,不是因为他们有杀出重围的实力,而是因为殒惊天下令放过他们。”

冥皇沉声道:"但最终地司杀却是孤身一人回到禅都,他声称随他进入坐忘城的司杀骠骑被杀得一个不剩,而且坐忘城还将司杀骠骑的尸体抛入江中!这事在禅都传开后,众皆哗然,大冥王朝内不少人纷纷指责坐忘城,称坐忘城心狠手辣。而对于真正的内幕,他们是无从知晓的,不知不觉中,本皇已骑虎难下,如果就此罢休,地司杀府的人肯定会心寒,若对坐忘城有所举措,坐忘城又是无辜的……思前想后,想到坐忘城对司杀骠骑赶尽杀绝的做法未免太偏激,最终,我做出了发卜城之兵,逼近坐忘城的决定。”

一直没有开口的爻意这时道:"照此说来,如果当时地司杀不是独自一人回禅都带给你司杀骠骑全军覆灭的消息,那么双城之战就不会发生?”

冥皇喟然一叹,道:"本皇明白你的意思……我知道天下苍生都希望有一个明见千里、洞察秋毫的君王,但又有谁知道身为王者,常常是受到蒙蔽最多的人?王者身边的重臣,无一不是深谋多智者,为了各种各样的或善意或恶意的目的,他们对君王说着真假难辨的话,而王者却几乎只能困于宫城之中,这些重臣,就是他的耳目,如果一个人的双目双耳都在受着欺骗,那他又岂能事事都明辨是非?”

冥皇显得有些激动,又有些身不由己的无奈。

战传说感到冥皇的无奈是真诚的,莫非,身为王者,所拥有未必全是无限风光?

冥皇这一番话,无疑是亲口承认了发动双城之战,是一种错误!

而他本可以不必承认这一点的,因为没有人能追究冥皇的失误,尤其是在双城之战已尘埃落定,世人的注意力渐渐转向劫域的时候。

想到这儿,战传说对冥皇的敌意又减了不少。

冥皇接着道:"双城之战一旦引发,就不是轻易能停止的。好在落木四并非鲁莽之辈,一直在克制战争进一步扩展,否则,这场本不应该发生的战争将会造成更多的伤亡。”

想到双城之战死去的落木四、重山河,以及卜城、坐忘城的普通将士,战传说心头异常沉重。

冥皇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平定了情绪,道:"棘手的是劫域的人竟趁机作乱,暗杀卜城的落木四及坐忘城的重山河,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双城之战越陷越深!如果不是殒惊天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真不知双城之战将会带来怎样惨痛的结局。

"就在殒惊天主动投身于卜城大营,任由卜城擒拿的时候,本皇得知了另一个惊人的消息:先前从坐忘城突围而出的并排只有地司杀一人,而是另有十几名司杀骠骑!据地司杀的说法是所有人都死于坐忘城之手,但由那些最后被杀的司杀骠骑的伤口来看,这十几人的伤口如出一辙,而且都与地司杀的‘伐罪刀’能造成的伤口惊人地一致,这说明这些人很可能不是坐忘城中人杀的,而是地司杀所杀!而他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能理由促使双城之战的发动!

"察觉了这一点,更让本皇后悔草率发动双城之战。当殒惊天不惜冒险身陷囫囵时,我就已决定当殒惊天到达禅都之后,一定要设法让他平安回坐忘城。”冥皇道:"若是平时,我既为乐土之主,要放一个人只须一句话便可以做到。但当时若对殒惊天这么做,便等于将大冥王朝先前的所作所为全盘予以否定,这势必让大冥王朝在乐土威信尽失,从而让别有用心的人挑起混乱。乐土经历了无数的征战,难得有数年的安宁,无论是为了大冥王朝还是为了乐土,我都不能朝令夕改,要放殒惊天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方式。

"我本以为殒惊天既进了黑狱,就不会再出什么意外,要找一个理由放他应是可以做到的,没想到还没等我想出一个合适的计策,就突生变故,竟然有人强闯黑狱,杀了殒惊天!”

冥皇有些痛苦地微微闭上双眼,嘶声道:"于公,殒惊天对大冥一直忠心耿耿;于私,他可以冒险掩护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样的城主,却是本皇一步步将之推向死亡……虽然他非本皇亲手所杀,但——这与我杀手杀他又有何异?”说到后面,声音已有些微颤。

但当他再度睁开双眼时,已重新恢复了冷静。

战传说试探道:"殒城主除了是被大冥王朝杀害这一可能性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千岛盟所为。千岛盟这么做有两种目的:其一,当时千岛盟的人已潜入禅都,他们杀害殒城主就可以转移世人的注意力,制造混乱,从而可以混水摸鱼;其二,殒城主被杀,坐忘城与大冥王朝的关系将更为势不两立,这对千岛盟有利。至于大冥王朝要杀殒城主的理由,自是为了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