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灵族少帝(第2/4页)

以晏聪本身的情面,当然不可能请动圣水教。请动圣水教的人马是灵使之功,圣水教中人水性极佳,加上云江多雾,他们一直潜伏在上游地段,大劫主进入落日峡谷时,当然不知圣水教人马的存在,直到大劫主已经进了落日峡谷,他们才顺游而下,浮出水面,切断了大劫主的退路。没想到大劫主并不是由原路退回,他还不知道晏聪已利用一批六道门专门驯养的鹞鸽,再借助撒在他身上的粉末,牢牢地掌握着他的行踪。所以脱身之后,他立即迂回遁入危山十九峰中,侥幸地逃过了势力强大的圣水教的堵截。

但这一次进入危山十九峰,与前些日子在危山十九峰的遭遇却截然不同了。那时候只要他隐匿不出,乐土人就无可奈何,现在却是无论他在什么地方,刚刚找好隐身之地,立即就有杀声四起,也不知来了多少乐土武道人士,其中又有多少如天司杀那等级别的高手,只好再度脱围。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等大劫主意识到事有蹊跷时,乐土各路人马对他的包围圈已越缩越小,剩下的惟一出路就是渡过云江。

但这条路其实也是死路,因为云江有圣水教教主召恨水及百余教众在等候着大劫主。召恨水一直偏安于海上,所以他的名气不如双相八司等人那么响亮,但知情的人都知道他的修为未必在八司之下。更重要的是他有云江之利,劫域天寒地冻,根本没有像样的河流,而召恨水却是擅于水战。

晏聪最近知道的情况就是大劫主在危山十九峰迂回了一个大圈后,最终选择了横渡云江这条路。

所以晏聪才会说要让圣水教先与大劫主一战。

大劫主在危山十九峰东奔西突时,晏聪一直在养精蓄锐。昨日大劫主退去后,一部分人开始清理落日峡谷中的死伤者,最终死于大劫主刀下的有两百人左右,这其中包括蓝倾城,而被山岩砸死的也有一百余人,伤者更多。这一战,对于乐土武道来说,是自从九极神教之乱后最惨烈的一战,就是不久前动用数万战士的双城之战,死伤也没有如此严重。

一天一夜过去了,大劫主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他的突围,正是自云江江畔一刀斩杀千马盟九名弟子开始的。

晏聪踌躇满志地道:"现在我便要前往云江,追踪羽老的事,暂且搁在一边,你随时在暗处接应我便是。对了,如果不二法门有什么事,你平日怎么做,现在依旧怎么做便是。”

灵使答应了。

△△△△△△△△△

晏聪高估了圣水教的力量,或者说是低估了大劫主的修为。

晏聪本来是绝对不会低估大劫主的,但落日峡谷一战,多少让他的心理有了微妙的变化。

当晏聪赶至云江时,云江一片平静。

不过,平静只是表面现象。在这儿,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已经结束。

圣水教死十九人,伤四人,其教主召恨水也身受重伤——大劫主突破云江之围,横渡云江成功!

云江江面依旧水气氤氲。

江的这边已聚集了大批人马,但暂时还没有横渡云江追击大劫主。

在这种时候,临时纠合各方面力量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在此之前,各路人马以为胜利在望,都战意高涨,一直将大劫主逼至云江。

但召恨水未能截下大劫主之后,就开始有了不同的意见了。在这次"灭劫”之役中损失惨重的族派主张继续追杀,不给大劫主喘息之机;而其余人马则多半有些泄气了,觉得大劫主已突出了包围圈,再追也是枉然,倒不如再从长计议。时间就这样在争执之中消耗,直到晏聪赶到云江,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晏聪心头极不是滋味。

还有什么比积山千仞、功亏一篑更让人感叹的呢?

江的对岸,就是乱红山庄。

今夜,乱红山庄点起了星星点点的红灯笼,纵然是夜色已降临的此时,山庄的景致依旧与"乱红”二字相得益彰。

"如果乱红山庄不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能够与我们携手对付大劫主,恐怕就不是这样的结果了。”晏聪颇有些遗憾地思忖着。

就在他心有感慨时,忽听有人呼喊:"快看,江的对岸有一艘船过来了!”

晏聪一怔,向对岸望去,果见有一艘船正慢慢地向这边划来,江面水雾缭绕,又是已夜幕降临,因此看不清船上的情形,只能看见船头挂着一盏红灯笼。江雾笼罩着灯笼,使它所透出的光无比柔横和,就像是在梦中慢慢地飘着一般。

江岸近千人竟都不由自主地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被那船、那灯笼吸引。

"哗……哗……”船越来越近,已经可以听到划桨的声音了。

这时,目力好的人已可以看到那艘船不大,船上共有三人,两人划船,还有一人站着,竟是一个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年,一袭白衣随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