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食神的1001夜(第2/5页)

由此,五姓总算开始正视姬淼这个大王,不再不把他放在眼中。五姓有才的子弟也开始纷纷出仕。

姬淼任用五姓子弟,也不忘提拔奴隶以及平民出身的官员。卫国这边争分夺秒地调整着人事,恨不得一天当成三天用。人人都怕赵国什么时候又打过来。

赵国被卫国拿回了十座城,主力也被打了个七零八落,可谓是损失惨重。

赵王气得食不下咽还睡不着觉,只觉得一切都是齐王那个老东西临时撂挑子的错。他命自己的长子、也就是赵国大公子带兵出征,把给了齐国的盐田抢回来。

咽不下这口气的赵王这样睚眦必报也属正常。他错就错在自家主力被人追着打打出PTSD来的这个时候让主力再次出击。

这次出征赵国大公子虽然没丢了性命,但被反杀的齐国人削掉了右手的小指。

身体残缺者不能为王,没有右手小指连冷兵器都握不紧。赵国大公子本是赵王的第一继承人,这下子却成了残疾。想到自己与赵王之位擦肩而过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父王下了一个荒唐的命令,再看自己的弟弟们幸灾乐祸又跃跃欲试,赵国大公子一口银牙差点儿没有咬碎。

带上心腹不知去了哪里,赵国大公子就这样失去了踪迹。赵王还来不及收拾大儿子丢下的烂摊子呢,赵国又出了新的问题:一种奇怪的疾病在四处流传,且没有医生能治得好。

如果赵国人有顾凌霄具备的常识就会知道其实他们患的并不是传染病,他们只是缺盐,也就是缺钠和碘。

赵国人没能把盐田从齐国人的手上抢回来,又与产盐的大国卫国闹得十分僵。别说卫国和齐国不会卖盐给赵国人了,就是燕国、蜀国等国的商人也因为害怕没法和卫国人还有齐国人继续做生意而不敢把物资卖给赵国。

赵国缺盐的时间太久了,赵国人自然会表现出缺盐的各种症状。

至于燕国人、蜀国人、巴国人为什么连私下与赵国人交易都不敢……还是那句话,民以食为天。“食神”听起来是不如“雷神”、“火神”、“战神”威武,可是人都得吃饭,谁又愿意和自己嘴里的食物过不去呢?

赵国的“传染病”只在赵国境内流行。一旦赵国人拖家带口地逃离赵国,即便是沦落到其他诸侯国当奴隶的地步,那种可怕的“传染病”也不会再死灰复燃。

这种情况看在笃信鬼神的人眼里就跟赵国糟了天罚似的。于是顾凌霄的“神力”、“神通”再一次得到了证实。赵国人则是为了不受神罚疯狂逃离赵国。

燕王为了敛财而贩卖人口,在燕国向卫国输出了大量的人口之后,来年的春天燕国人这才迟钝的发现这地没人种了。

耽误了春种,收成不好的燕国收成更不好了。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燕王酷爱享乐,燕国的贵族们自然也是享乐成性。燕王和贵族们的脑回路都有些简单:种地还要从春天等到秋天才能收成,卖奴隶却是奴隶一出货奴隶主马上就能收到钱。有钱就能买粮,那还刻意拿人力去种田干嘛呢?

燕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恶性循环,没有粮所以需要钱买粮,没有钱所以贩卖奴隶,因为没有奴隶,所以没有人种田,没有人种田自然不会有粮……

卫国在打仗、齐国在打仗、赵国在打仗,燕国周围的国家都在打仗。打仗需要粮草,哪个国家会在这个关口卖粮给燕国?燕国的臣子为了大王能吃上饭,只能横跨正在打仗的国家,可这又进一步拉长了粮食的运送路线、增加了运送的危险系数,同时因为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的双重上升,燕国人买粮的成本也急速上升。

燕国的小贵族很快就沦落到了养不起奴隶吃不上饭的地步。如此的贵族又算哪门子的贵族呢?

觉悟得早的燕国人开始出逃,逃得晚的都被燕王或实力更强的贵族给拖去当奴隶了。

只是这种自我内耗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燕国名存实亡。

距离稍远的巴国人与蜀国人时常患病。这些病要么不发作,一发作在人死之前都会纠缠人一生。巴国人与蜀国人对此毫无办法,被病痛折磨得已经没脾气的两国人已经习惯地认为这就是命。

巴蜀地区湿气重,天候催生了严重的风湿病。巴国人和蜀国人认为是命的先天病不是别的,就是风湿。

顾凌霄还在卫国的时候就命人去寻辣椒了。对,这时代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原,当然巴人蜀人也不知道多吃辣椒花椒做的食物可以有效地祛除一部分的湿气。

后世说到巴蜀,最先想到的东西除了辣就是麻。夫妻肺片龙抄手,燃面担担面酸辣粉,水煮肉片麻婆豆腐棒棒鸡串串香麻辣烫……还有红油火锅。

顾凌霄把这些吃食连同辣椒一起普及到了巴国蜀国。巴国人和蜀国人惊异地发现吃神女所创的东西吃着吃着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儿了,对顾凌霄是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