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上半场~(第2/4页)

黄云龙看了底下的孙勇一眼,目光中的晦暗不明叫他心头一跳:“二位大人既无意见,那本官暂且采信路德明的话。孙勇,三月十一,这江氏兄弟才离开丰安新郡,三月十三,你们便能签订赁契?这江氏兄弟两日的功夫就能自丰安赶往雍阳?便是朝廷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也要看天时才能办得到吧!这兄弟二人不过流民,便是能搭乘马车,又如何能在两日间赶回印象笔记与你签契?!你敢说你这赁契全然无诈?”

底下登时一片哗然。

孙勇的汗刷地登时就下来了,但他看了孙洵一眼,挺直了脊背道:“黄大人!在下要分辨一二!您高坐堂上,怕是不知我民间疾苦!我雍阳之地,三月之时必须立时开耕,否则,误了春时一岁无收!三月十三,签契之时,江氏兄弟确是还未归家,但我孙家的田地不能一直等下去,这乃是江氏兄弟的父亲,江老汉定了下来要赁我家的地!瞧着江老汉贫苦,素来还有些信誉,我孙家才肯将地为他们保留了下来,只收了一成契,江氏兄弟归家之后亦是首肯这一点,自己在赁契上签字画押的!”

他临时找的这个借口,听来倒是合情合理,但孙洵却是面色大变,想要阻拦孙勇,可孙勇在情急之下将临时想到的理由倾倒而出却哪里来得及阻拦?

黄云龙笑道:“孙勇,我记得你先时是说,江氏兄弟赁地在先,贪图丰安新郡田地毁约在后?可现在,我怎么听下来,却是江氏兄弟先得丰安新郡分田在先,赁地一事却是在后呢?”

所有人也是疑云大起,不是说人家江家兄弟见财眼开背信弃义吗?大家原本听孙勇告状时的说法,直觉就是江家兄弟赁地要种,却听说了丰安新郡的事,见田眼开,抛下赁好的地来新安了;但现在听了路安官的说法,人家兄弟分田在先背契在后,随之而来,就有一个更大的疑团,江家兄弟在丰安已经分到了田,又为什么还要向孙家赁地呢?有了田地又赁地,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其中矛盾之处,随便一个百姓也能看得清楚啊。

孙勇一时瞠目结舌,情不自禁看向孙洵,孙洵却是大恨,这江氏兄弟,乃是他们寻到的人,自然晓得曾在流民队伍中与安民官处过,可是依孙洵自己打理簿籍的经验,仓促间,要寻到人为江氏兄弟作证谈何容易,起码也要几日的功夫,有这几日,流言早就能漫天飞了,哪里想到,都护府竟能当场找来了路德明?!简直就像早有准备一般!

孙洵咳嗽一声:“黄大人,您是今日主审,所审为江氏兄弟背契一事,哪事在哪事先,百姓口舌纷扰,但签了赁契乃是确凿无疑之事,如今只问这对兄弟是否背契,其余的细枝末节,并不是此案重点罢?”

孙勇得了提示,立时大声道:“正是!江家老汉分明答应了赁地在先,他家两个儿子回来之后也签了赁契,现下又要抛却我赁给他们的田地来丰安,我孙家田地白白抛没,此乃不争之事,请大人做主啊!”

孙洵点了点头道:“赁契之事,不只关乎信义之事,田地春耕关乎我亭州之地今秋出产,若人人皆似这对兄弟随心所欲,背信弃义,致使田地抛没,无粮可产,岂非要使今秋大乱?还请黄大人回归正题,秉公处置。司州大人,您说是也不是?”

岳欣然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黄大人乃是今日主审,还是请黄大人定夺。”

要说颠倒黑白,乱扣大帽,当真是无人可出这些世家文官之右。

黄云龙向岳欣然颔首致礼之后,转过头来看向孙勇:“既是孙大人说,赁契为重,那便还是从赁契说起吧,来人,宣江老汉夫妇。”

不论是孙洵还是刘靖宇、孙勇,俱是面色一凝,刘靖宇与孙勇同时看向孙洵,随着那对老两口颤颤巍巍被带了上来,孙洵面色刹那变幻,这二人乃是要挟江家兄弟的最大凭仗,分明应该好好被扣在雍阳孙府之中!现在怎么可能被镇北都护府带了来?!

江氏兄弟却是忽然泪水滚滚而下,扑上去大哭:“阿父!阿母!”

江老汉夫妻亦是泪湿沾襟:“儿啊!”

这一家四口的模样,纵使台下的百姓亦知绝不像普通见面,哭得这样凄凉,分明就是另有隐情!

黄云龙一拍惊堂木:“堂下江老汉夫妇,此乃审案大堂,暂不得喧哗!”

这一家四口才连忙收了眼泪跪倒在地,江氏兄弟紧挨着父母,登时胸中大定,路明德投来一个鼓励的眼神,兄弟二人登时心中明了该如何去做。

“江老汉,且将这赁契前后之事一一道来。”

江老汉哎了一声应下,便道:“孙家十二爷前些日子忽然来寻俺,道是可以一成契将田地赁给俺家,俺寻思着,大郎与二郎在亭州城挣的那些米粮好不好的,终究也是要归家,便喜不自胜应下了,待他们兄弟二人归家便有地可种……谁知他们二人归来便道丰安新郡他们已经分了田地,不必再赁地而种……十二爷便道俺已然在赁契上边画押,若是他们兄弟二人不肯赁地,便是背契……我们思来想去,还是觉着这地不能种,连夜逃往丰安来,谁知半夜便被孙家的下人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