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校阅惊变(第2/4页)

朝阳刺穿云层,洒下道道金色光芒,瓮城上竖起象征大魏正统的明黄色的大纛,瓮城四角,赤青白黑四色军旗分别同时打出了旗语,瓮城之下,中军将校口中向各自统领之部传递旗语、最底层的校官收到旗语,口中发出呼喝之声。

在瓮城上看下去,便见四周茫茫军海中,仿佛突然多出东南西北四个笔直的棱角,整齐的移动中,将瓮城正下方空出一片空地,随着长枪齐齐扎进地面,中军将瓮城方圆数里悉数包围,而亭州当地的戍军与各方豪强的族兵更将视野范围内的更远处全部填满。

这样的阵仗之下,莫说敌军,就是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

瓮城上旗语再次变幻,正东方位,早就准备好的安国公一身重甲亲驰至瓮城正下方,他勒马,正要下马说话,却听瓮城之上的景耀帝开口道:“国公将胄在身,既在军中,便从军礼,不必下马。”

安国公一顿,就是周遭将领也是心中一动,深感于陛下对军人的看重。

安国公在马上顿首:“臣宋远恒谢过陛下隆恩!”

然后,这位已过四旬、鬓染霜华的名将视线扫过三军,威严的声音才庄重道:“诸军听令!”

四面八方的军士同时应道:“在!”

安国公又在马上郑重行了一个军礼:“恭请陛下校阅三军!”

甲胄摩擦声响成一声,却压不住那声振四野的山呼海啸:“恭请陛下校阅三军!”“恭请陛下校阅三军!!”“恭请陛下校阅三军!!!”

瓮城上,亦是一身甲胄的景耀帝庄严抬臂,四野呼喊刹那安静,他方才肃声道:“准。”

安国公再次一礼领命,这才勒马转身宣布:“校阅开始!”

随后,安国公亦驰马至瓮城之下,登城而上,与景耀帝一道在城头开始观看演练。

此次校阅,其实参与的部队主要有四支,中军与亭州当地戍军、世家豪强的族兵。

这四支部队,要说装备之精良,当然首推左卫军,毕竟是天子近卫,所有将士皆是良家子,甚至将校中多为世家子弟,不论是军士素质,还是一身装备,其军容之盛,平常军队难以望其项背;

可要说气势之锐,却要看安国公所率中军,人数最多,有十余万人,且南征北战,经验丰富,见过血杀过敌,所有装备又由大魏朝廷统一采制,不似禁军还要考虑什么形象门面,中军身上,皆是杀人之物,换个说法,就是如果只看中军的马儿,虽然不若左卫军中那般神骏,可是那种战马的淡定,绝非膘肥身健能够弥补。

统属最驳杂的,便是当地世家豪强的族兵,十来个世族,各有各的旗帜与打扮,军阵大小与军容强弱也是相差各异。实也难怪,原本这些族兵不过是当地豪强世家的部曲,因为北狄入侵三载,亭州特许他们为自保而仓促成兵,因为世族底蕴、财力相差悬殊,有没有储备相应的将领、能不能自部曲中选拔出健卒、有没有钱财供应军备……这些条件堆出来就是族兵最后的综合素质。

至于精神面貌最是萎靡的,便是亭州戍军,实在也怪不得他们,被北狄来来回回反复蹂躏的最多也是他们。身为边卒,遇上战事实是最惨之事,按照大魏律,如无战事,边卒乃是两年一轮,两年一到便该回家与亲人团圆,但因为北狄这场战事绵延,不得不一直在此。而且边卒的待遇如何能与中军相提并论,爷不疼娘不爱,口粮军备缺斤少两不是时有发生,而是曰曰都有。北狄打来打去,别的军队来来去去,就只有他们,反正必得在原地扛着。

而这一次阅兵的顺序,却是反过来,亭州戍军最先、世族族兵其次,中军再次,最后是左卫军。

说实话,宋远恒早就知道亭州戍军的情形,故而下令他们不必上马演练,以步卒军阵上就行,可是看到他们居然连像样的甲胄都拼不整齐,那补丁一般辣眼的阵容……先时这些老兵油子绝未向他报备!

宋远恒心中难掩恚怒,他当然知道那些老兵油子的想法,无非就是觉得会哭的娃娃有奶吃,想在陛下面前哭哭穷,可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情形!一时间,宋远恒已经动了杀意。

有个亭州戍军在打斗中一个不慎,居然还掉落了手中长戈,他引得世族军阵中发出轰然大笑,宋远恒压下心中怒意,不动声色向景耀帝看去,却见陛下面上一片平静,瞧不出半分喜怒,便收回了视线,只专心观看接下来一家家世族族兵的登场,不时向景耀帝介绍一二。

==================================================

岳欣然出门,围观了一阵景耀帝的随卫,就按照那位治工从事几日前交待的地点,到了城北这处工棚。

阅兵的瓮城也在北郊,故而,这工棚离得并不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