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江湖 第二十五章 佛道(一)(第2/4页)

要维持道门魁首的地位,排场,当然不能只是靠烧香拜神,修神画符,除了朝廷每年发下的禄银之外龙虎山依然也要有产业,有营生。特别是在这荆南之地,数百年的经营之下,说是天师教的一教之地也差不多了,哪里又还有不开眼的敢来在这里分一口饭吃?便是那些恶名昭彰的独行大盗之类的黑道人物,若非必要也绝不会在这里闹事,因此显得一片安稳祥和那是自然的。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啊,我都听不明白。小和尚,你让我们跟着你一路跑到这里来到底要做什么?我觉得你心里好像有什么事瞒着我们啊。”

这时候三人刚好一同策马走进巫溪城,周围的行人商贾便多了起来,不时有人对他们三人投来好奇的眼光,更有不少看着明月姑娘的容貌看傻了眼的。明月便有些不耐烦地了,忍不住开口问。

从荆阳城离开已经有四天了,都是快马疾行,一路餐风露宿,颇有些辛苦。不过这其实也是迁就小夏,若是只有明月和十方在,那是绝用不着骑马而行。现在要说劳累明月不见得有,但无聊却是一定的。对于什么影卫什么蜀州唐家,明月姑娘是一点都不操心,她现在只是和之前一样很单纯地跟着小夏走而已。

“还是明月姑娘心如明镜,玲珑剔透。听不懂的其实也都是些废话罢了,明月姑娘不用挂怀,反倒是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让明月姑娘一眼就看穿了。”十方合十呵呵一笑。“我不是早就说过么,我是有些麻烦事在此,一人却是有些难以完成,便想请夏道长和明月姑娘来助我一臂之力。”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帮你?”明月却不以为然地冷哼一声。

“江湖同道之间相互帮忙也是常事嘛。我们有难十方大师会帮我们,十方大师这有为难之处我们当然也该加以援手。”小夏苦笑着挠挠头说。抛开那些好像插科打诨般的禅机佛理不论,对于十方肯带着自己和明月这两个大麻烦,小夏也是颇有些感动的,毕竟天下间敢无视影卫和唐家这两大势力的人实在不多,现在顺便帮帮十方的忙这实在算不了什么。

“好吧。再怎么说小和尚也是好人,帮帮也好。”明月也点点头。虽然因为曾经放走那个神秘轿中人的缘故,明月对十方一直都似乎有些芥蒂,不再如刚开始那样亲热,但对他的好感总是大大要胜过正道盟的诸位少侠,也对小夏终于不再去和那些人走在一起很是高兴。

“阿弥陀佛,那贫僧就要多谢明月姑娘了。”十方一张圆脸笑得如同弥勒佛一样。

说话间,三人策马又从另一边的城门穿了出去,再行一段路之后便到了城外一间寺庙门口,十方率先下马说:“这便是我净土禅院在这里的寺庙,我们便先在这普济寺中落脚,然后我再将此事慢慢说与两位听吧。”

小夏打量了这寺庙一番,越看越是奇怪。这庙门上面歪歪斜斜地挂着‘普济寺’的牌匾,门窗屋檐还有周围地面上全都满是灰尘,加上位于这城外的偏僻之地,简直好像荒废了许多年似的,但是仔细一看那些砖墙柱石又都没有风化剥落的痕迹,分明是建造之后没多久的。

十方看了小夏四处打量的奇怪神色,便解释说:“夏道长莫要奇怪,这荆州南部的佛寺大都是这般模样。其实这都算好的了,至少还能有个屋舍壳子在,若是那些原本修建在城中的,却早就被推平了建作商铺住宅或者直接改做道观了。”

小夏微微一想也就明白了,说:“也是由于天师派的缘故么?”

十方也苦笑点头:“正是。”

这时候远处一阵马蹄声响起。三人看去,只见六匹快马正朝这里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都是一身的杏黄道袍,居然全都是道士。片刻之间这六名道士就来到庙门口,这些道士中为首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道士,其他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中年道士还在皱眉对着三人尤其是小夏和明月细细打量,他身后一个年轻些的三十来岁的道士就对着十方怒喝起来:“果然又是你这秃驴!不是早就对你说过不许再来此处么?此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自然都该由我天师教处理,你佛门秃驴的手也伸得太长了吧?”

“阿弥陀佛,这位道长的言语好生霸道。”十方合十摇头叹气。“不说天下人管得天下事,便只是我大乾律令也规定了每处县城必有佛寺道观,你们处处逼压我们佛寺也就罢了,连人也不许我们来,可是有些太过分了吧?”

那年轻些的道人还要张嘴叱喝,中年道人却伸手示意他暂缓,然后对着小夏和明月一拱手问道:“敢问那两位的师门来历,可是和这和尚一路的么?”

这几个道士来得如此之快,分明是得了消息,看来是十方进城之后就被人看在了眼里,而且这些道士好像还是早有准备的样子。小夏隐约感觉到这事情大概不简单,现在当然也不是自报家门的时候,所以只是抱拳说:“我和这位姑娘都是十方大师的朋友,听闻十方大师在此处有些难事,我们便来助其一臂之力。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是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