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二十七章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第2/3页)

“我不失为慈父,慈父,慈父……”李世民反复念着这几个字眼,“好,这样,就依法师所言。”

“奘惶恐。”

“承乾现在右领军府,法师,你与敬德前去,领他出来,就让他随法师出家吧。”

“陛下慈恩,谨如陛下所命。”玄奘起身作礼,与尉迟敬德一起退出殿外。

李世民坐在榻上,神情悲戚,几茎白发亮晶晶的,探出鬓角。

昔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居,固然是人欲所至,但心中也自有一番勃勃雄心,要随他意志,一统四夷,使大唐成为前所未有之大国,故此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国力果然大昌。

在他心中,总是以为,一切事情,他都能比父亲李渊当年做得更好。

不想今日之事,子欲弑父,弟欲杀兄,竟与十二年前一般无二。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过去玄奘曾经对他说过的一首偈颂浮上心头,那所谓的因果报应竟来得这般快么。

李世民悲哀的左右看去。

“事已至此,承乾悖逆,泰亦凶险,诸公以为谁可当大任者?”

群臣不答,长孙无忌独道:“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

李世民道:“‘生子如狼,犹恐如羊’,稚奴虽仁,性弱,朕甚忧之。”

无忌道:“陛下神武,乃拨乱之才,晋王仁恕,实守文之德;性情虽异,各当其分,这正是大唐的福分。”

李世民目视群臣:“诸公以为如何?”

群臣都道:“司徒之言有理,晋王仁孝,合当承继大业。”

李世民道:“诸公的意思,朕知道了。”

弘福寺内,大雄宝殿,琉璃灯光映照之下,世尊的青铜圣像宝相庄严,二目微开,俯视阎浮世界,充满了悲悯之意。

“师父,我……”承乾在佛前披发长跪。

“沙竭罗,你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了。”

玄奘站在一旁,低头看着承乾,只见他泥丸宫中魔气氤氲,隐隐成莲花之状,只是含苞未放。

玄奘低低叹了口气。

这时殿外僧人入报:“尉迟上人来了。”

玄奘连忙出殿迎接。

不多时,笑声朗朗,玄奘搀着一名白眉碧眼的年老僧人,走进殿来。

“沙竭罗,这位是尉迟乙僧大师,你见过了。”玄奘道。

“见过大师。”承乾合掌行礼,乙僧亦合掌还礼,“不敢当。”

乙僧乃于阗王族,与父尉迟跋质那,兄尉迟甲僧,于隋仁寿初年远来中华,俱以画名见重于当世。

乙僧画技尤精,如今年过八十,声名早已远出当年乃父乃兄之上,与阎立本并驾齐驱,所画之佛菩萨圣容独步当时,天下堪称再无颉颃之人,承乾也是早闻其名,自然不敢怠慢。

“沙竭罗,你将上衣揭开了。”玄奘吩咐。

承乾依言将上衣掀开,露出背脊,俯下身去。

“上人,可以开始了。”玄奘转头对乙僧道。

乙僧点点头,小沙弥端上笔墨。

乙僧提笔在手,低首凝思。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狮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玄奘在蒲团上坐下,缓缓念诵经文。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

……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

……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

这是楞严经,乃当年智者大师一十八年拜求、般剌密帝割臂密携东来、而于末法之际将最先隐灭的“圆如来之密因、具菩萨之万行”的无上了义宝经,最具伏魔降心之效,玄奘此时诵来清朗澄澈,直入天穹。

承乾只觉心头种种妄想痴念渐渐止息,身意清净,安和无限。

经声中,乙僧饱蘸墨色,开始在承乾背上作画。

经声回荡,渐渐有极柔和、极宁静的白光从玄奘身上散发出来,充盈在殿内,水波般微微荡漾。